發表日期:2011.05.24 訪問人數:721
昨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國內多家商業銀行以及部分第三方支付企業等相關單位參會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國家開發銀行行長蔣超良當選為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第一任會長。
“會議沒有涉及業內熱議的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相關討論。”一位參會的第三方支付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央行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截至今年9月1日,相關支付企業如果不能獲得支付牌照,將不得繼續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
由于央行對于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標準是“合規準入制”,而非“選拔制”,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在會后向媒體表示,第三方支付牌照很快就會發放,首批牌照主要集中在已公示的支付企業中,而且牌照的發放沒有數量限制。
業界人士猜測,目前32家已經公示的支付企業獲得牌照的懸念不大。在上周末舉行的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歐陽衛民稱,干得好就不用擔心牌照。他將第三方支付牌照比喻為情侶之間的一張結婚證,“重要的是愛情,而不是這張結婚證”。
不過,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想法卻有所不同。“誰最先拿到牌照,意味著誰首先掌握支付行業的話語權,獲得相關市場的先發優勢。”
不少支付企業表示,支付清算協會的成立將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牌照發放的一次預演。“不少第三方支付企業都成為常務理事,按道理講這些企業已獲得了央行的認可,未來基本上能夠順利獲得牌照。”某第三方支付企業有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記者注意到,新成立的支付清算協會設會長與常務副會長、常務理事25人,分別來自央行、11家銀行以及8家支付企業代表。目前協會已經吸納了164家機構入會。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如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通聯支付、資和信等都在常務理事單位之列。
自2010年12月起,央行陸續公示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申報企業,這份名單已經從最初的17家,擴容到目前的32家。
“這是央行第一次把非金融機構納入到央行的監管之下,需要對第三方支付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考量,此前并沒有發放牌照的完善機制,每一步審核都需要經過慎重考慮。”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表示。
艾瑞分析師程善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三方支付企業申請牌照前需要經過條法司、支付結算司、反洗錢局(保衛局)和科技司四個部門的審核,審核的過程比較漫長。”
一位第三方支付企業高層告訴記者,自去年央行2號令即《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頒布以來,眾多第三方支付企業一直與央行保持密切的溝通,但目前相配套的細則還沒有準備到位,如果倉促發放可能面臨一定風險。
“央行現在還有很多后續的工作需要做,目前央行只是對于第三方支付企業出臺了一些框架性的規定,至于第三方支付牌照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制定,央行目前仍在和支付企業溝通中。”上述人士說。
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