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險資涉足PE 卻“無米下鍋”
發表日期:2011.08.15 訪問人數:789
一年已過。
從2010年8月5日,保監會頒布法令,明確保險資金可以從投資PE開始,險資PE就加緊擴張步伐。2011年6月,平安信托高舉并購大旗,出現在家化集團轉讓中國家化29.15%的股權現場就是例證。
這一年來,險資PE的發展情況如何?《投資者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在人才及項目的短板之下,險資雖攜2000億巨資入場,但前進腳步卻并不順暢。
“投資人才匱乏一直是困擾保險業的一個難題,更何況是更加專業的PE人才。由于目前PE人才招聘成本太高,我們考慮短期內會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太平洋保險PE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另外,由于保險公司投資標準苛刻,合適的項目難尋,還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面。
攪起人才爭奪戰
“積極拓展業務,獲取優質的項目資源;負責或協助項目投資工作;負責或協助項目投后的管理工作;對所負責行業進行深入研究,形成研究報告;協助開展融資業務,拓展融資渠道;執行公司指派的其他事務。”
這是泰康人壽保險公司旗下泰康資產管理公司的一則招聘報告,為了盡快拓展PE業務,泰康人壽正在招兵買馬,為其非上市股權投資部招聘PE投資經理。
“對于我們來講,整體感覺是錢多專業人才少,優秀項目少,這是一個競爭性很強的領域。因為從根本上來說,最起碼的,保險企業自身也要建立一個團隊,然后評估市場上的GP及項目。”在去年的全球PE北京論壇上,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繆建民曾這樣表達保險資金的困惑,在他看來,保險資金進入PE,并不缺錢,缺的是專業人才。
按照保監會的規定,險資可以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上限不高于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按照2010年的4.6萬億元保險資金規模計算,保險業將有2260億元資金涌入中國PE市場。
而保險業爭奪人才的案例,可以從上個月加盟平安信托的王佳芬的身上尋覓。
2011年6月,市場傳聞,紀源資本合伙人王佳芬加盟平安信托,擔任副董事長,分管PE項目的投資后管理。記者向紀源資本內部求證,其內部人士透露,這已成為事實,“我們也感到很驚訝。”該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資料顯示,平安信托是中國平安重要組成部分。其注冊資本經過了四次增資擴股,增加到目前的人民幣69.88億元,是國內注冊資本最大的信托公司,同時也是平安保險PE帝國的三大平臺之一。
此次聘請王佳芬,平安信托正是看中了王佳芬的企業領導才能及多年投資經歷,希望她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跟年輕的企業家們共享,擔當起一名教練的角色。
經過在紀源資本的6年歷練,王佳芬可謂是PE行業的資深人士,同時,由于擔任過光明乳業董事長,她又有做實業的經驗,是極少的具備雙重優勢的人才。
“我們一直希望找的就是既有實業經驗,又有投資經驗的人。”太平洋保險旗下負責投資業務的某副總告訴記者。
“平安信托在信托業內規模屬于前十名,目前大概在第5名前后,背靠平安集團,待遇整體來說也很具吸引力,有些待遇比基金公司還要好得多。”某內部人士透露。
“保險業整體盈利不錯,他們花得起大價錢挖人,比資產管理公司在這方面投入要大,競爭力也不容小覷。”一次閑聊當中,某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顯然,隨著保險資金的進入,新的PE人才大戰正在掀起。
險資PE無米之炊
即使花大價錢挖到了人才,也不代表取得“勝利”,對于大部分保險資金來說,因其投資標準苛刻,經常會面臨“無米下鍋”的局面。
“我們不存在資金問題,關鍵是有沒有好的項目。投資規模上,一般是3~5億,多的話10~20億,就是再多也沒問題。”平安創新資本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他們關注的多是大企業集團的改制上市項目,以及二級市場的定向增發。
由此可以想象,平安對于投資對象的要求是:具有某種壟斷性、產業規模大的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高利潤與高現金流并重,高成長性與強穩定性并重;所處的行業,不以成本與設備的投入為主要競爭手段;在可預計的未來,被投資企業的產品不會有重大替代產品出現等。
“最好在一兩年內完成上市;在投資完成后盡快啟動上市流程,投資中以增資為主,不太喜歡買老股,且被投資企業在交易架構上不能存在法律障礙,PE項目從評估到完成,最好在兩三個月內完成。”該內部人士透露。
顯然,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追求,但同時,也讓平安屢屢受挫。
“每家企業在投資之前都存在種種問題,此外,Pre-IPO項目競爭激烈,企業為什么要接受平安旗下的PE投資呢?”美國金石集團北京代表處執行總裁劉丹對記者說。
“對于保險業來講,兩件事情最重要,第一是評估,第二是控制風險。保險資金因其自身特點,與其他LP(有限合伙人,即投資人)不一樣,我們的負債是有成本的,所以我們的投資,首先要覆蓋成本,在此基礎之上,最好能創造超額收益。”談起具體投資,繆建民曾這樣說。
“風險投資本身就是有風險的,如果你過度考慮收益,收益反而會不好。”劉丹告訴記者。
平安加速擴張
保險PE開閘至今,最高興的恐怕要屬中國平安了。
據記者了解,未來兩到三年內,平安計劃在PE、物業、基建三大領域內完成1000億元的投資規模。中國平安的“PE計劃”將由三支團隊組成,分別設于三個子公司——平安信托、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及平安證券旗下,目前已經開始運作的平安信托將扮演領隊角色。
那么平安信托是如何運作的呢?
“平安的‘PE計劃’將實行流水線操作,分前臺、中臺和后臺管理,最終的決策機構是平安集團投資委員會。前臺即三支PE團隊組成,三個團隊將共享‘項目選擇-審批項目-風險管控’流程;中臺和后臺將由平安信托來執行,即王佳芬負責的部門,中臺主要負責對所有PE項目進行整合,后臺則對項目進行管理輸出。”平安信托某內部人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