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2.06.27 訪問人數:841
http://www.c114.net ( 2012/6/26 10:22 )
如今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移動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所帶來的數據流量激增,不僅使得運營商存在淪為“啞管道”的威脅,同時還帶來了網絡負載不均衡、頻譜利用率難以提高、網絡建設和維護成本不斷增長等難題。
針對這一現狀,運營商開始探索如何讓網絡建構更加靈活。中國移動提出了新一代無線接入網架構C-RAN,以增強基站資源的靈活調用。IBM作為中國移動C-RAN項目的合作伙伴,一方面積極加強同中國移動的合作,另一方面其自身已在無線接入網領域研究中率先提出無線網絡云WNC(Wireless Network Cloud)。
產業鏈共享WNC價值
“在未來的無線技術發展過程中,無線網絡云將是非常重要的技術與方向。”IBM中國研究院首席架構師邵凌表示。IBM于2008年開始提出無線網絡云概念,即通過基站的池化與虛擬化,以及無線技術與IT的融合,構建一個能夠滿足實時性要求、高可靠的云架構。緊接著在2009年,IBM開始與中國移動進行合作,2011年在ITU展會上,首次將2G、3G、4G三種不同制式的移動信號在系統平臺上的運營進行展示。
在邵凌看來,無線網絡云利用IT技術打造出的基于通用系統的開發云架構平臺,較傳統的基于專有處理系統的架構平臺,更能為整個產業鏈帶來價值。開放平臺可以幫助運營商降低硬件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能更好支持未來新標準、新業務的開放;對于設備制造商而言,能減少系統硬件開放成本和風險,提高軟件開發速率。
在IBM看來,其在該領域的發展主要為構造一個開放的IT計算平臺,同時在基站池化后,打造更高帶寬和計算能力的系統,并提高系統的實時性與可靠性。
下一步重外場測試
與傳統基站系統不同,無線網絡云在滿足實時性要求的資源池平臺之上,運營了iBSP(IT-Based Base Station Supporting Platform)平臺,將原來封閉的系統變成開放的系統,并實現云平臺的統一資源管理。
據悉,IBM中國研究院與中國移動、中興、大唐等企業已聯合研出能夠同時支持GSM、TD-SCDMA和TD-LTE軟基站的無線網絡云原型系統。這套原型系統也是世界上第一套在通用服務器上同時支持多標準的軟件無線電系統解決方案,和世界上第一套在IT平臺上同時支持多標準、多制式(FDD和TDD)的基帶池。
邵凌透露,在下一階段,IBM將著重推進無線網絡云系統的外場測試,并進一步擴大試驗規模。
“開放,是無線網絡云系統的重要價值,但將一個封閉系統轉變到開放系統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非技術方面的難題。現在遇到的最大挑戰便是如何能使傳統的設備制造商也愿意接受這種開放平臺的概念,使他們能夠與開放的無線網絡云平臺有更好的結合。這主要需要觀念和商業模式的改變。”邵凌表示。
作者:李璐 來源:通信世界周刊
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