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天,一篇騰訊科技的調查報道,震動了電商行業的用戶、平臺、品牌商、供貨商、媒體、公關公司、律師、分析師乃至政府監管部門,最終引發國內整個電商行業刮起一場針對假貨的風暴。
7月28日上午9點,騰訊科技刊發出《暗訪電商假貨鏈條:聚美等平臺涉嫌知假售假》的深度調查報道。這成為整場電商風暴的導火索。
該文通過暗中調查對聚美優品、京東、亞馬遜、國美(微博)在線、1號店、走秀網、拉手網、美團等在內的幾乎國內最知名的電商平臺售賣奢侈品假貨予以曝光。
因為這是首次從揭露供貨鏈條對這些電商平臺售假給出的實質性證據。隨后,包括新京報、21世紀經濟報道、新華網等國內20余家主流媒體、科技蟹等上百家自媒體對此跟進報道、評論,電視媒體第一財經也跟進調查,這些電商平臺被推向輿譴的風口浪尖。
對此,聚美優品和京東都第一時間作出官方回應:徹查此事,關閉相關商戶,實行無條件退貨,并進行嚴肅整改。
表面上,似乎這一“打假”沖擊波就此結束,但實際上余波仍在,其對國內整個電商行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有觀察人士預言,在如此輿論下,未來,工商質檢等國家監管部門或將涉足,從而迎來電商打假的關鍵性階段。與此同時,這些電商平臺所遭遇的信任危機短期內難以平復,再加上上游品牌商對其授權更加顧慮,他們將度過一段艱難的日子。
劫數:信任危機 品牌商更加顧慮
7月28日,因為《暗訪電商假貨鏈條:聚美等平臺涉嫌知假售假》的深度調查報道,媒體人稱之為“電商陷入最黑暗一天”。
當當網一內部高管表示:“近3-5年來,還沒有哪一篇報道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將整個電商行業攪動起來。”
在知名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看來,此篇報道引發整個電商行業震動, “全行業為之緊張”。
畢竟,聚美優品和京東的售假事件不是孤例,而是電商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一案例的曝光也將給電商行業帶來的一定程度的重創。假貨可以下架,黑店可以關閉,但電商平臺信譽因此受損,這成為他們的最大的劫數。
信任是電商發展至根本,也是最大的成本。昨天,更有深喉爆料稱國內B2C奢侈品85%是假貨。這無疑讓電商平臺長期建立起的一點正品形象瓦解。
此外,按照律師觀點,電商平臺具有對假貨進行審查的義務。這也暴露數電商平臺的審查形同虛設。這讓用戶對電商平臺的審查措施越來越心存懷疑。
毀壞容易建立難,一個電商平臺如果在消費者中的信任度被降低至冰點,將對其品牌購買效應形成滅頂之災。后期想要修復則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當年溫州生產的假貨,印象深刻。后來,溫州來了次集中焚燒假貨,才在全國消費者心目中逐步改變。
一位用戶在社區論壇上寫道:“曝光了聚美等品牌產品鏈條,那種感覺跟上次曝光麥當勞使用過期食品一樣…這世界太不安全了!以后自己都不敢輕易在電商上買東西了。”
特別是,此舉還將讓電商產業鏈上游的品牌商增加了顧慮。一直以來,國際大牌都不太愿意為電商平臺授權,其根本就是假貨問題會讓品牌商受損。而此次假貨問題被全面曝光后,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品牌商對電商平臺的授權意愿,甚至最終導致索賠事件發生。
據了解,一般而言,國際大品牌剛進入中國線下市場和電商平臺時,往往有品牌高度,但沒知名度。對于假貨,相當于替品牌商做了品牌普及。此時,品牌商不會去打假,采取放水養魚策略。
隨著品牌商已經拿下市場份額,不需要假貨水貨做宣傳了,必然開始收網。此前,巴黎歐萊雅就采取這一措施,幾乎所有大電商平臺被抓個現行,最終被索賠。
無解的答案? 政策監管風向悄然改變
同樣身處這場電商打假風暴中,有人歡喜有人愁。
打假報道一出,用戶和媒體同行為之點贊,聚美優品、京東、國美在線等紛紛公關滅火,而當當網則借勢兜售自己。
7月29日,當當網CEO李國慶(微博)發出內部郵件聲稱:“我們沒有被媒體通報,守住了底線。”并借勢做品牌宣傳和營銷。
當當網百貨副總裁鄧一飛表示:目前“大百貨假貨橫行,假貨往往還低價促銷售,無知的中國網民太多,無良的商家也太多。服裝日百的同學們一起努力,堅守底線。”
此次風暴只是揭開了電商平臺售假的冰山一角。可以預見, 未來類似的風暴還將出現,畢竟打假非一蹴而就。
正如一位用戶所言:“電商售假,是個無解的答案,都是通過第三方代理拿貨,誰也不能保證第三方的進貨渠道。利益面前,企業在一副一定徹查嚴辦的嘴臉下依然繼續售假,也許真正能改變的少之又少,但至少可以影響一丁點人心,也給電商玩家們以一定震懾作用。”
不過,打假的監管風向已在悄然改變。這就和視頻行業打擊盜版一樣,一旦迎來一個分水嶺,行業將徹底得到有效根治。
去年年末,政府支持的全國打擊侵權假冒辦公室指出,2014年將重點關注電商。今年4月份,商務部發話查電商假貨。
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龔文祥曾在微博中透露,“今年下半年打擊電商假貨力度將空前,為歷史最高記錄,幾大電商現在都是聯手公安、工商打假,直接抓人判刑。”隨著此次風暴的蔓延,或許也將進一步刺激政府包括工商質檢部門加速打擊電商售假。而電商平臺圍繞于此的審查力度也會隨之加強。
而且,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假貨問題若不能得到有效根治,將不利于國內電商國際化。從這一點來會所,假貨打擊效果也將考驗著中國電商的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