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消息推送平臺:騰訊占領通知欄的另一種姿勢
發表日期:2014.08.07 訪問人數:746
“無聊應用”Yo的火爆,讓國內外的資本開始對這一類帶有“通知”屬性的應用提起了興趣,這一現象也因為Yo的投資方中出現了騰訊前高級執行副總裁李海翔的身影而被國內廣泛關注。Yo的投資者Betaworks認為,通知欄已經成為人們與智能手機連接的首要層級,它能夠承擔很多具有“單向通知”的任務。
其實,騰訊自己也正在對通知欄進行思考,在國內,它擺好了另外一種姿勢:如果你對國內的移動互聯網生態有些許了解,可能會知道第三方推送平臺已經開始成為移動開發者、尤其是Android平臺的開發者必須使用的服務。由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Google官方提供的Android推送接口存在不穩定性,使得開發者們無法很好地控制APP的推送節奏,這就讓他們不得不去選擇第三方推送平臺,把推送消息的部分交給這些平臺去處理。你可以從這些平臺的名字中看出這個市場的重要性:不僅有個推、極光推送等創業團隊開發的產品,還有華為Push、百度開放云、亞馬遜等體量巨大的互聯網公司。這其中就有騰訊的“信鴿”。
“信鴿”是基于騰訊云的,與其它推送平臺的使用方式相同,APP開發者只需要把信鴿的SDK嵌入到APP當中,就可以登錄信鴿的后臺或是調用API來管理消息推送了。這一平臺是作為免費服務開放給所有開發者的(非騰訊云用戶也可以使用),但它同樣也為騰訊公司的移動APP提供服務——騰訊移動推送和移動分析、騰訊大數據的負責人王滔向PingWest解釋稱,信鴿也是騰訊內部應用的推送平臺,除了微信和手機QQ之外,基本上承擔了騰訊內部其它所有移動應用的推送任務。另外,騰訊的合作伙伴、尤其是聯運的游戲,也大部分都接入了信鴿。
信鴿與其它第三方推送平臺的不同之處在于,騰訊為信鴿開發了兩個主要的數據分析模型——“流失用戶模型”和“潛在付費用戶模型”。如果開發者升級到了信鴿的Pro版,就可以把自己的用戶數據輸入這兩個模型,然后導出細分的“用戶數據包”,為用戶打上標簽,再針對標簽的用戶特性進行針對性的信息推送。
具體而言,兩個模型的構建基礎都是騰訊平臺上QQ的社交賬號、關系鏈和使用數據,但“流失用戶模型”的作用在于,可以根據用戶的特點、登錄應用的次數、使用的頻次、登錄概率以及歷史行為等信息作為特性(feature),通過模型預測出用戶多久會離開這個應用。王滔告訴PingWest,以某一休閑類游戲開發者為例,手機游戲的用戶流失率比較高,過去這家開發商通過做活動的方式對用戶的“拉回率”是6.7%,使用了信鴿的標簽功能之后,“拉回率”提高到了14%。
另外一個“潛在付費用戶模型”則采用的是QQ平臺上的數據。王滔稱,由于騰訊在游戲方面的優勢,因此已經在此前有了對潛在付費用戶的數據分析經驗。
這兩個模型的作用在于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為開發者提供參考,防止開發者進行無目的的垃圾信息推送,造成用戶的困擾。而開發者和第三方推送平臺普遍認為,推送消息給用戶是維持用戶活躍度,挽留潛在流失用戶的方式之一。
不過,要使用信鴿的高級標簽功能,必須是“騰訊云分析”平臺(MTA)的用戶,同時王滔稱,不只是這兩個模型,接下來信鴿還會移植更多的騰訊云分析平臺上的分析能力。現在騰訊信鴿平臺上的開發者達到了5萬,而信鴿Pro版暫時只能通過邀請的方式注冊使用。
同時,王滔透露,信鴿也在醞釀另一種新的“占領”通知欄的方式。他們認為,對于一些淺層次、指令性、頻率低的通知,甚至不需要安裝應用,可以直接放到通知欄中解決。信鴿正在同時開發新的后臺功能,以及前臺產品來實現這一功能,但他拒絕透露產品進一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