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信息流 不可夸大的互聯網
發表日期:2014.09.29 訪問人數:533
很少有人能想到,華帝、萬和、格蘭仕,這三家大名鼎鼎的品牌企業,已經將其產品線上的經營權交給了一家之前名不見經傳的電子商務企業——佛山飛魚電子商務公司。這家成立于2011年的年輕公司,目前主要從事網絡代運營業務,為在互聯網上經營的企業和品牌進行第三方電商托管服務,一方面向商家收取固定的運營費用,另一方面從銷售額中分取提成。
這樣的商業模式正日漸成為順德家電產品向外銷售的主流,比如美的也已經把電商業務交給了另一家位于容桂的電商企業——小冰火人網絡科技公司。除此之外,SKG、小熊電器、東菱、貝爾萊德等在小家電領域已經非常有名的電商企業,則在線上經營著與線下完全不同的家電品牌,成為國內小家電銷售的重要力量。其中,在去年的“雙十一”中,SKG的單日網上銷售就突破了6000萬元,全年業績達到5.1億。2014年,SKG提出了全年15億的銷售目標。
這些正在改變未來商業模式的電商新貴,有著同樣的特點:年輕。他們幾乎都出生于80后,比如飛魚公司的創始人蔡鐵強今年只有28歲,其整個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則只有23歲。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很多并非來自家電行業或者互聯網行業。飛魚公司的前身其實是一家品牌形象設計企業,在2011年主要從事視覺設計方面的業務,不僅蔡鐵強本人原來主要在形象設計方面較有經驗,而且飛魚公司現有的員工也主要經驗也集中在銷售和設計,并沒有互聯網方面的技術人員。
一家完全沒有互聯網基因的設計公司,憑什么能夠成為華帝、萬和、格蘭仕等頂級企業線上經營的合作伙伴?根據飛魚公司自己的介紹資料,他們主要的競爭力在于幫助合作伙伴完成在互聯網上的資訊制作、品牌推廣和渠道銷售,“為品牌提供一個基于互聯網媒體渠道的整合執行”。他們主要的特長在于“專業的品牌視覺設計團隊,打造網店視覺營銷力”,同時擁有集“銷售渠道建設、營銷數據分析、品牌推廣、倉儲物流”于一體的專業團隊,可以解決從開店到促銷、從品牌到渠道、從銷售到物流的線上經營全鏈條服務。
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信息流動和信息交換越來越容易。這固然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全新的空間,但瞬息萬變的信息海洋卻也給企業經營者帶來了巨大的煩惱:你如何才能讓消費者找到你、選擇你直到記住你?曾有多家年銷售額1億元左右的電商企業向筆者透露,他們線上經營所花費的廣告費每年在1000萬元以上。如此之高的廣告費花到哪里去了,當然不可能是投到報紙或者電視去了,而是用來在搜索引擎或者平臺網站上買流量。這與飛魚公司的經驗其實是一致的,飛魚依托比別人更為專業的視覺設計能力,在令人眼花繚亂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引起消費者關注并停留,為接下來的購買行為帶來了可能,這其實都是以信息傳播為基礎的營銷手段。
是的,有沒有互聯網經驗其實有什么要緊呢?線上與線下的經營在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在商品交易行為之前,信息傳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任何產品的銷售都是在與消費者發生信息交換的前提下完成交易行為的。以前的產品要先通過報紙或電視做廣告讓消費者知道它,然后進入并擺放到超市或者其它銷售場所里顯眼的地方,以此引起消費者的關注。而互聯網的出現,則讓這個鏈條變得簡單:人們在網上了解一個產品的同時,可以立刻完成對這個產品的購買。
因此,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本質其實是在互聯網技術的驅動下,信息的生產、傳播和管理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此引發了基于信息交換基礎上的商品交易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我們常說互聯網已經成為資源配置的核心方式,其實是由于信息爆炸的出現,讓信息在我們的生產方式和交易方式中變得越來越重要,變得像土地、設備、技術那樣成為人們組織生產的必備。某種程度上,知識經濟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信息流甚至與技術流、人流一樣,在目前全球性產能過剩和國內資本過剩的背景下,變得比資金流和物流還更重要。
http://d1.sina.com.cn/pfpghc/da9d9fe6b6f84e39a5b77544a41e87c5.jpg
但是,信息成為與技術同等重要的生產要素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互聯網能夠帶來生產效率和商品交易效率的提升,但其本身卻并不能創造新的物質產品,包括電子商務在內的互聯網經濟,在本質上并不能解決社會生產中的供需關系,它必須要與相關的實體經濟結合在一起,運用其對信息流的掌控能力,才能有效地發揮其資源配置的獨特作用,讓實體經濟的運作更加有效率。所以,嚴格意義上講,互聯網經濟本身是不是能被稱為新的生產力,至少目前來看還是存在疑問的。
而在佛山,今年春節后已有多個工業重鎮提出要把電子商務作為支柱性行業來培育,這一思路看到了目前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但我們不得不說,像佛山這樣一個以制造業為基石的城市,試圖像杭州或者深圳那樣把電子商務培育成為獨立的產業,恐怕天生不具有優勢,但運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改造傳統的制造業和商貿業,也就是讓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相互融合,卻是可供選擇的現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