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年前,站在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的舞臺上,穿著牛仔褲的高舉 iPad 的喬布斯仿佛硬生生的在科技界劃開了一道口子,將手機趕向一邊而筆記本被趕向了另一邊。原本存在與兩者之間名為「上網本」的脆弱聯系被無情斬斷,筆記本向移動端發展的羽翼也被砍去大半。
4 年后的 10 月,Tim Cook 站在加州庫比蒂諾蘋果總部 Infinite Loop 園區的 Town Hall 大會堂的舞臺 ,以 iPad 在過去四年中的豐功偉績滔滔不絕為開場。而 iPad Air 2 和 iPad Mini 3 登場的時候卻再沒有看到平板斬殺筆記本的那份鋒芒,反而是步步后退,頹勢盡顯。
應用場景上:腹背受敵
手持一部國產大屏 Android 機穿越到三年前,別人都會問你:「這是什么平板?」
時過境遷,現在的消費電子市場已經和 iPad 剛剛出現的時候有了巨大的不同:
首先,智能手機整個產業已經越過了一條重要的門檻——單手操作線。在這之前堅守在手機應當單手持握一側最后的巨頭是蘋果,而當 iPhone 6 Plus 發布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一個廠商留戀讓用戶操作手機了。而一旦越過這條線,那么用一款 5 寸的手機還是 6 寸的手機其實區別并不大。
其次,筆記本技術的革新?,F在幾乎已經沒有人記得當初被平板電腦殺死的上網本的定位是什么,因為他們的出現就像是歷史中的一個隨機事件,完全無法解釋。但是其實并非如此,他的目標和平板電腦的最初目標是相同的——一個比筆記本更輕便,比手機功能更多的中間設備填補中間的應用場景空缺。而他失敗的原因是用戶在移動設備上更愿意接受一個近似于手機的設備而非近似于筆記本,現在的筆記本廠商顯然也已經明白了這一點,無論是觸摸屏幕,鍵盤可分離,還是 Windows 8+Android 雙啟都是筆記本廠商讓筆記本這一產品形態覆蓋更多應用場景的嘗試,如果你體驗過這些設備,你會發現……并不賴。
由于這兩方面產品的進步,喬布斯如摩西分海一般創造出的全新消費電子品類——平板電腦,正在因為板塊漂移而這種外部不可抗力而逐漸縮小。
從屏幕尺寸上來說,平板電腦的替代品越來越多,而從應用場景來說平板電腦也有著自己致命的缺陷——由于體積的原因它無法成為用戶的首要通訊工具,因為沒有配套的鍵盤它也無法成為首要的生產力工具,因為機能的限制它也不可能代替電視、游戲主機、掌機成為首要的娛樂工具。
我從不否認平板電腦可以通訊,可以辦公,可以娛樂,但我說的是它都不是「首要」。
以辦公為例,一臺 iPad 即便是搭配上價格昂貴的鍵盤皮套,它的辦公體驗仍然不如 Surface(這里 Surface 應當被認為是筆記本),也不如蘋果自家的 Macbook Air。用戶對 iPad 的辦公需求只是在 Macbook Air 或 Surface 不夠輕便的情況下的需求溢出。而如果一臺 iPad 始終搭配鍵盤套使用,那么它既沒完整滿足用戶辦公需求的情況下,還降低了自身的輕便性從而損害了 iPad 在娛樂和辦公兩個領域的均衡。
換句話說,平板電腦的所有應用場景似乎都是另外一個設備的「備機」,當原有的設備在自己的領域精耕細作改善體驗,平板電腦卻只能為求均衡使用場景而在原地踏步這一種選擇。
技術上:無的放矢
其實不妨設想一下,剝開買買買的沖動,你究竟為什么買或為什么更新平板電腦。平板電腦陷入了桌面 PC 的窘境——新用戶沒有購買的理由,舊用戶缺乏更新的動力。
不論是蘋果還是 Google 乃至于國內的小米,在過去的產品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平板總是用那些手機用過舊把戲當新亮點。這一定程度上其實是由于平板的用戶群遠小于智能手機且應用場景不明確決定的。
當我們提到手機的時候,用戶會關注拍照、通話、網絡技術、充電速度、屏幕和續航,每一個領域都對應著一個相當強的需求。尤其是在高使用頻度下,任何一個方面的技術突破都會給用戶帶來巨大的體驗升級。而在平板方面卻并不是這樣,比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用戶比較關心的續航來說,一個待機一周的平板電腦和一個待機三天的平板電腦相比體驗確實更佳,但是當大家都和手機一樣習慣一天一沖的時候似乎這又不太那么重要了。而且作為輔助設備,平板沒電之后給用戶帶來的影響也并不如智能手機那么大。
在發布 iPad Air 2 時蘋果花了近 5 分鐘的時間介紹了他們全新的攝像頭,并且再次以蘋果風格的絢麗照片展示了這枚全新 iSight 的攝影實力。然而騰訊 10 月 14 日發布的《中國平板電腦用戶行為報告》中顯示,拍照類應用只排到第 8 名,僅有 15% 的用戶經常使用平板電腦的拍照功能。而有 95% 的用戶在家或宿舍中使用平板電腦,完全不將平板電腦帶出家門。
同樣的狀況幾乎出現在平板電腦除了屏幕之外的每一個硬件指標上,用戶對平板電腦的厚薄、攝像頭的像素、是否有無線充電、音質好不好、有沒有 NFC、乃至于 CPU 是什么型號內存有多大都不關心。
因為本質上,目前用戶買平板電腦就是在買一塊能帶著走的屏幕,應用場景的缺乏決定了廠商不知道該在什么地方發力。這也是為什么 iPad 憑借 iOS 在平板電腦領域遙遙領先的原因,因為 Android 陣營硬件創新(或者用果粉喜歡的說法-堆硬件)的做法在平板領域收效甚微。然而遺憾的是,在本次的發布會上我們并沒有看到蘋果為用戶在軟件上找到更多的應用場景,新推出的視頻編輯 App 也是非常狹窄的一個應用領域。
就算是蘋果,在缺乏硬件使用場景的情況下,iPad 還能繼續火熱多久呢?
平板電腦會消失么?
會,也許今天就是拐點。
在蘋果最初開創「消費級平板電腦」這個產品分類的時候,iPad 被定義為一款手機與電腦之間的過渡設備,但是當手機越來越大,筆記本越做越輕(甚至鍵盤可拆卸)的時候,用戶為什么會需要一款平板電腦呢?
平板電腦的輔助設備地位就有點像是二十多年前 PDA,從功能上來說平板電腦甚至不及 PDA。至少在功能機的年代,PDA 作為一款外掛設備為用戶提供了大量手機無法提供的智能和娛樂功能。而現在似乎沒有什么只能在平板電腦上完成而在智能手機上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消費者對平板電腦的需求一直停留在:我需要一個比智能手機更大的智能手機。那么平板就無法擺脫繼續被智能手機和變形本、觸摸本替代的命運。昔日的 One more thing,現在已經成為了用戶手里惹人厭的 One more thing——用戶究竟是帶,還是不帶?
于此同時——上網本,一個被 iPad 一刀砍殺的家伙在已經變形之后來勢洶洶的殺了回來。值得注意在日前剛剛發布的 Google Nexus 9 的官網上,Google 首次在產品官方頁面上展示了鍵盤套的妙用,并強調其在辦公和娛樂兩個領域的跨界應用。而在此次蘋果發布會之前,媒體和坊間用戶關于 iPad Pro 的傳聞也表現出市場對同屏多任務+官方可分離鍵盤這種「筆記本化」的期待。
去年十月,所有人都認為剛剛發布的 Surface 2 并不能挽救微軟在平板電腦市場的頹勢的時候,微軟自己顯然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是的,Surface 已經掌控未來,競爭對手都在追趕。從某種諷刺的意義上這句話正在驗證,只不過從經驗上說這塊新蛋糕里也沒有微軟的事兒。
如果你心醉于 Tim Cook 在開始發布 iPad 時所公布的數字——2.2 億,2014 年第四季度出貨量 7000 萬超越 PC 總和——而認為以上全是妄言,那么也許是你已經忘記了曾經的柯達和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