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杭州跨境貿易電商產業園內,保稅區中8萬個包裹經過打單、揀貨包裝后一件件掃描出關,再由EMS大貨車送到境內各消費者手中。
雙十一期間銷售的美國堅果、新西蘭奶粉和日本紙尿褲等進口商品,早在一個月前就陸續從全球各地發往位于杭州、寧波和廣州的三個保稅區的倉庫內。
透過2萬平方米倉庫內商品、信息和相關資金的流動,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和其在中國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布局的“三流合一”生態已基本呈現。其中,已裝入阿里巴巴集團上市資產中,變現能力此前沒有完整展現的阿里云計算和菜鳥物流,值此銷售窗口面臨考驗。
其中,提高物流效率和信息加載能力,對于日趨激烈的電商競爭,將起到重要作用。該公司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3日20時,雙十一當天產生的物流訂單,有2600萬被簽收。菜鳥網絡監測到,從13日開始,許多網店的進港快件比日常增加3倍以上,物流壓力正逐步向派件環節蔓延。
一切在8月已開始籌備。9月菜鳥對天貓參與雙十一2.7萬賣家發布物流備戰白皮書,指導商家合理備貨的同時,也不斷更新給快遞公司物流預測數據。
“物流”是今年阿里巴巴電商大考最捏把汗的環節,“平穩”是阿里各部門高管在雙十一當日發言中共同提及且頻率最高的詞語。“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物流。”馬云在雙十一當日受訪第一句話就說。
無論是阿里國際化的開始,還是百億投資千縣的計劃,還是已超40%并不斷上升的無線支付占比,都是阿里巴巴從空間、時間不同緯度促成交易的手段。而全球物流則是多方配合人員最多、政策環境最復雜、卻消費者體驗最深的基礎建設。
赴美上市時提及的“三流合一”生態,即物流、信息流和現金流,多位接受采訪的公司人士都預計,阿里正不斷努力將雙十一的交易總量中“三流”的規模,變成未來日常可處理的量級。
同菜鳥策略一樣,保證現金流通暢的支付寶,也提前將支付行為做了分流,充分利用余額寶、天貓寶、賬戶余額以及銀行網銀等不同渠道。這也需要支付數據預判和龐大的信息處理器支撐。
而支撐整個天貓(國際)、淘寶(海外)、速賣通等平臺運行,支付寶每日可對10億筆交易做處理等信息流通暢的則是阿里云。
菜鳥專注“協調”
“進口商品的配送有可能比國內物流還要快,國檢、海關抽驗、貼標等動作在10日前就已做完,已付訂金的商品甚至已打包好,一旦完成全款支付,相當于直接從杭州、廣州或者寧波直接送往收貨地。”菜鳥網絡跨境進口業務經理11月12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菜鳥在這種搶先動作中的作用越發凸顯。這個物流資源協調平臺,主要與三種領域對接:一是阿里電商平臺的商家,為其提供瀏覽量、收藏度以及同類目不同市場投放情況等數據參考信息;二是物流和快遞方,為主流快遞公司提供不斷更新的預測物流數據,可以細化到每一條重點運營路線包裹量能有多少,運轉中心和重點營業網點估計各自屆時會分攤多大的運量等方面;最后是保稅區網點拓展、社區自提資源對接等能提高物流運輸效率的領域。
今年雙十一,有杭州、寧波和廣州三個保稅區試點城市對阿里巴巴開放,“上海的保稅區已經簽署了合作協議,不出意外很快也會開放。”13日,菜鳥網絡一位內部人士在現場對21世紀經濟報道稱。2013年底,上海自貿區啟動“跨境通”電商平臺,主要通過“保稅進口”。目前,獲得跨境電商進口試點資格的有6個試點城市,分別是上海、廣州、杭州、寧波、鄭州和重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盡管今年雙十一期間菜鳥預計杭州一個保稅區每日峰值出關8萬個包裹,即使三個保稅區加起來再乘以兩周時間,仍在產生的近2億總包裹量中占比極低,且目前尚只有中國郵政EMS具備配送資質,也就是說目前通過天貓國際購買的從保稅區入境的商品,只能通過中國郵政配送。
“進入保稅區取貨需要具備政府要求的一系列資質,相信更多快遞公司未來也會進入。海外購物的部分畢竟今年初才成立,還有很多需要基礎建設的地方。”上述菜鳥人士說。
絕大部分的物流壓力還是來自國內。以TCL為例,今年7月,TCL收到一份來自阿里的建議:可在雙十一期間主推4K超高清電視。TCL電子商務部總經理李發軍回憶:“當時很猶豫,因為產品新、價格貴,我們覺得消費者還都處于認知培養期。但是阿里給了很多數據,比如這個產品在過去半年來的銷售增長趨勢、消費者的瀏覽和收藏量等等。”
TCL依然決定試一次,很快將此產品進行投產和備貨。4K電視一度在眾多電視產品中只有7-8%份額,但預售期間,其占同類產品的份額上升到了60%。
整個10月,TCL已經把10多萬臺大家電提前下沉到了菜鳥網絡協調對接的27家倉儲網點,“潛伏”在預訂者收貨地附近,甚至已經打好單,零點一過尾款一付則可迅速發出。“99%預付99元的消費者,都會完成尾款支付,確有少數臨時不買了,已打好單的最后則按退貨流程走。”上述菜鳥人士說。
菜鳥的功能,除了對商家提供備貨建議,協調倉儲網點資源外,還給快遞提供包裹路線圖指引其錯峰發貨。此外,菜鳥還在對接建立了境內1.8萬個,境外8000個社區自提點。主要是社區超市、物業和校園郵局。
如果571億交易量在未來幾年內變為電商的日常交易量,那么包裹數將陡增,盡管社區自提只是快遞的一種補充形式,但包裹量大后潛在的被偷盜、誤拿或損毀風險,則極大加重了自提點的責任范圍。
“快遞將包裹移送自提點時,責任也隨之交出。目前這些自提點都是義務待收貨,人流量能帶來一些隱性收入。但我們確實在考慮這部分人的激勵機制,同時要求提貨人出具系統發送的密碼防止拿錯或偷盜行為。”13日,菜鳥一位內部人士介紹。
物流環節的潛在風險也在增大。菜鳥網絡提供與之合作的14家主流快遞公司數據,針對雙十一共計新增了25萬名新的快遞從業者,今年120余萬快遞員加入到雙十一包裹配送當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這1/6的人群大部分是針對雙十一招聘的“臨時工”,專業技能培訓有限,“我們也做了一些預案例如安排新人到相對風控小的崗位,卡車司機、卸貨等。”
盡管菜鳥表示包裹被盜、損毀等由快遞承擔,但目前快遞行業尚未引入日常包括保險機制,快遞公司普遍采取對單一貨品進行“保價”來應對運輸風險愛你,。保價是指托運人向承運人聲明其托運貨物的實際價值,在繳納運輸費用之外,再按照規定繳納一定比例的保價費。若貨物發生全部滅失,按貨物保價聲明價格賠償;貨物部分損毀或滅失,按實際損失賠償。
而報價獲得的賠償,通常難以覆蓋包括本身的價值。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92億件。而消費者反映的快遞投訴中,丟失短少和損毀占比高達22%。
支付“五分流”
經歷了5次雙十一的支付寶,今年如同物流一樣也做了提前分流準備。相比去年提示消費者提前充值到余額賬戶外,今年又新增了天貓寶這一分流通道和分期購物的刺激消費方式。
天貓寶是為購物資金專做的一個資金池,為了刺激用戶提前把用于雙十一購物的資金轉到天貓寶,天貓承諾給予比余額寶多1%的補貼(還有抽紅包、抽獎等),同樣,通過轉出也要提取1%手續費的門檻留住這部分分流資金。
分期購物則針對部分群體消費者提供,下單后付首款,由天貓先全款支付給商家,消費者再分期還款給天貓。
這樣一來,雙十一當天,一共有快捷支付、賬戶余額支付、余額寶支付、天貓寶支付和網銀支付等5大支付渠道,24小時支付渠道占比依次為56.9%、12.5%、11.5%、 7.3%和0.7%。天貓寶支付占比達到7.3%,分流效果較為明顯,而分期購的資金占比1.1%。
螞蟻金服表示,雙十一過后天貓寶以及補貼將會持續,目前暫定5萬的金額上限,僅支持在天貓消費。虛擬類商品(機票、酒店、旅游除外)、保險和理財、天貓分期訂單等不能使用。
同時余額寶的大量贖回,依據螞蟻金服團隊提供的基于日常支付習慣和收藏訂單等數據預判,天弘基金也做了保證流動性準備。
按余額寶5000多億元規模計算,余額寶雙十一當日被贖回了66億左右資金,占比不到1.5%。
天弘增利寶貨幣(余額寶)基金經理說:“只需要重點關注三個數字:用戶數、轉化率和客單價。相比于去年上線不足5個月就首次成功應對雙十一,今年的我們不但對客戶申購贖回情況、客戶結構、客戶行為特征都有了更精準預判,還有了充足的準備期,近半年來都在陸續安排資金在雙十一前后到期,充分保障基金流動性。為了安全起見,還會在這個贖回量的基礎上加了一定量的"安全墊"。”
阿里云目標“普惠”
菜鳥網絡數據、支付寶每分鐘近300萬筆交易處理,以及天貓和淘寶上95%訂單大都由阿里云的大數據處理平臺ODPS支持完成。ODPS目前處理的數據量已經超過100PB,相當于1億部高清電影容量。其中最大一張表是淘寶用戶的上網日志表,單表存儲規模已經超過了4.5PB。
天貓、淘寶上幾乎所有的賣家都會用到這一云工作平臺。去年雙十一有75%的訂單在聚石塔上創建,無一丟單,今年占比超過95%。
阿里金融云總監徐敏對21世紀經濟報道講解了余額寶的案例,貨幣基金這一傳統金融是如何通過互聯網和云計算結合、實現業務本質飛躍的。
天弘基金最初只是希望引入支付寶增強渠道,項目一期采用的還是傳統的IOE架構。項目一期上線后18天內,用戶數量就超過了250萬,在如此的業務爆發增長面前,IOE架構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直銷和清算壓力,清算時間從最初的半小時變成了近8小時。如果基于傳統IOE架構擴容,廠商的報價已經是數千萬元,而且設備采購到貨期就得超過1個月。
2013年7月,天弘基金開始使用阿里金融云,但同時向阿里云團隊提出三個要求:系統從IOE向云平臺改造上線要在3個月內完成;每秒實時請求處理超過1000筆;每天清算系統支持3億筆交易,并在150分鐘內完成。
經過2個多月與天弘的封閉式開發,系統成功進入壓力測試環節。測試結果振奮人心:天弘原本要求的3億筆訂單一天內完成結果只用了不到兩小時完成,客戶實時請求處理能力達到5000筆/秒,并且具備11000筆/秒的儲備能力。正式上線當日,就把每天8小時的清算時間縮為了不到30分鐘。
2013年“雙十一”是系統真實場景的第一次大考,天弘基金余額寶當日完成了1679萬筆贖回、1288萬筆申購,成功為639萬用戶正確分配收益,完成所有的清算系統僅用了46分鐘。
“同樣,眾安保險也完全部署在阿里金融云上,今年1.5億份保單順利在24小時內完成。”10日,一位眾安保險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稱。
銀行業也在不斷“上云”,已使用阿里金融云的服務的金融機構目前超過100家。
“近期一家大型銀行也跟我們簽訂了金融云合作協議。”11日,一位阿里云內部人士透露,“金融云像一棟房子,余額寶、眾安等只占了一間屋子”。
(責任編輯:UT024) 原標題:“雙十一”571億規模如何日常化:菜鳥、螞蟻和云考驗“三流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