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開啟業態新模式 從面對面到心貼心
發表日期:2014.12.26 訪問人數:527
真正的互聯網保險不僅僅是銷售渠道的網絡化,更重要的是以互聯網思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的巨大潛力,對現有保險產品、運營和服務模式進行重構
與保險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互聯網保險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理念和模式,在規范市場、防范風險、加強監督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
近年來,作為現代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經歷著互聯網的沖擊。今年8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保險公司積極運用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促進保險業銷售渠道和服務模式創新。這為我國互聯網保險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保險網銷走俏
目前,國內保險公司都在積極推進互聯網業務的發展,相繼成立獨立的電子商務公司或者電子商務部門。據統計,2011年至2013年,國內從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從28家上升至60家,年均增長達46%;規模保費從32億元增長至291億元,3年間增幅總體達810%,年均增長率達202%;投保客戶數從816萬人增長至5437萬人,增幅達566%。
互聯網也成為保險業務一個重要的銷售渠道。以今年“雙11”為例,當天,淘寶和天貓共售出1.86億份退貨運費保險,創下了我國保險業單日同一險種成交保單份數的紀錄。“互聯網保險具有成本低、信息透明、覆蓋廣、效率高等天然屬性,可以預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將對整個保險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和變革。”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朱進元在日前舉行的中美互聯網保險峰會上說。
事實上,互聯網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已有17年的歷史。“1997年,我國第一張互聯網銷售的保險單誕生,由此拉開了我國保險業進軍互聯網的序幕。”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經過10余年的努力,我國保險行業已經形成了以官方網站模式、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模式、網絡兼業代理模式、專業中介代理和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模式為主導的互聯網保險商業模式。
從“面對面”到“心貼心”
互聯網保險不僅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和更低的交易費用,也讓保險業的發展理念、經營模式和發展路徑產生了變化。
目前,互聯網銷售的保險產品越來越豐富,不僅有傳統的意外險、車險等險種,同時也在不斷嘗試長期的健康險、萬能險以及滿足互聯網產業需要的退貨運費險、餐具險等新型的保險產品。“我國的互聯網保險企業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真正的互聯網保險不僅僅是銷售渠道的網絡化,更重要的是以互聯網思維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的巨大潛力,對現有保險產品、運營和服務模式進行重構。”周延禮說。
在美國人壽保險協會國際事務官Brad Smith看來,推動互聯網保險發展有幾個重要因素,包括基礎設施、監管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的不斷創新以及消費者的信任。“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消費者的信任對于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就如何加快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泰康人壽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劉經綸認為可遵循4條路徑:首先是富有想象力的產品創新,這是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方向;其次是大數據的平臺建設,這是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核心;再次,線上線下結合的O2O全覆蓋,這是互聯網保險渠道建設的方式;最后,前中后臺的全面互聯網化,這是互聯網保險發展的保障。“因為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復雜,以及渠道的線上線下全覆蓋,實施互聯網保險戰略比拼的還有傳統意義上的前中后臺。”
監管亟待迎頭趕上
值得關注的是,與保險業成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互聯網保險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理念和模式,很多領域還需要深入探索,如市場機制有待進一步成熟、保險產品有待進一步升級、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等。
為確保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健康發展,2011年9月印發的《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明確了準入門檻、業務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2013年8月,中國保監會專門發布《關于專業網絡保險公司開業驗收有關問題通知》,把設立獨立的安全信息部門、具有保險業務的全流程的電子商務系統等,作為開業的驗收條件;今年12月10日,保監會發布《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這也標志著國內首份針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監管文件即將出臺。
“可以看到,互聯網保險作為新生事物,未來有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有不可預見的風險和問題。在規范市場、防范風險、加強監督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朱進元表示,中保協將持續推進行業創新發展,大力推進網銷條款通俗化、簡單化和服務標準化,鼓勵網銷產品個性化、定制化;不斷提升網銷服務質量,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和誠信周到的服務;采用多種方式,繼續鼓勵和推廣行業在互聯網保險方面的創新舉措,提升行業整體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