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創舉性的“訂閱分成”(讀者以千字2分不等的價格付費閱讀VIP章節,網站與作者按比例分成)橫空出世,在尊崇免費的網絡世界里,付費閱讀不可思議地成為一種現實,催生了一門商機無限的網文產業。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在相關報道及從業者描述的藍圖中,如今網文儼然化身為文化創新的動力引擎,上可連接影視,下可打通動漫;左可攜手游戲,右可相伴周邊。聽起來,網文產業已經升級為“IP運動”,一場激動人心的文化消費正在拉開序幕。
無限風光之下,難以掩蓋一個難堪的事實,網文整體質量難登大雅之堂。訂閱分成造就了付費閱讀的網絡奇跡,也開啟了網文的黑鐵時代。
質量低劣,模式套路化,文字無節制注水
如果統計一下各大小網文網站的“作品”字數,將會得到一個驚人的結果。因為一部網文,過百萬字僅是合格線,動輒三四百萬字已是家常便飯。題材方面,以男頻(面向男性讀者)為例,就有玄幻(奇幻)、仙俠(武俠)、都市、軍事、穿越、游戲等等。
沒有字數的限制要求,幾乎覆蓋故事題材的所有種類,按理網文應該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實際上,所有的網文(尤其是男頻類),無一不是按照“打怪升級”的模式來湊字。簡單的模板為:主角弱小,遇到BOSS不敵,獲得奇遇升級,打敗敵人過關;換個地圖,出現較強的對手,再來一次奇遇升級,如此循環反復,直至天下無敵。
太陽底下無新事,人類講故事的歷史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成長模式是通俗讀物的最佳表現,網文在這點上面發力無可厚非。但網文更嚴重的弊病,是文字極端缺乏質感。短時間內拼湊出來的數百萬字,語感粗劣,細節缺席,人物扁平,情節僅止于機械乏味的重復,故事注定不可能擁有鮮活的生命力。
相比紙質媒體,數字閱讀省卻了紙張、印刷、庫存、運輸等高昂成本,一部作品可以擺脫物理世界的束縛,輕松擁有海量字數;而且訂閱分成令網文字數越多,利潤就可能越高。在這個前提下,工作室和槍手對一部“作品”不加節制地注水,是一個合乎市場邏輯的選擇。
粗制濫造,工作室和槍手批量生產
網文曾經為人津津樂道的一點,是其不受拘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當訂閱分成出現,網文成為一門生意時,它的制造者就無視故事的創造性,投機于最保險的打怪升級模式(因為讀者最接受,也便于文字注水),通過流水線的操作,批量生產數百萬字來謀取利潤了。
在龍空論壇、寫手帖吧以及QQ群上,活躍著無數的網文工作室,以千字二元至十元不等的價格,招募各式各樣的寫手。成名的大神組建寫手團,為自己的“作品”代寫,也是業界一個公開的秘密。
通常工作室會提供千篇一律的情節大綱,設置一個“副本”,規定了主角的等級及其對手;打完一個“副本”,主角就消滅一個BOSS,獲得相應的成就。副本分發給應募的寫手寫作,往往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3萬字或10萬字的寫作任務,工作室再通過不斷的“組裝”,一部字數驚人的網文就此誕生。
網文寫作成了一門技術含量極低的生意,工作室類似車間的工頭,而碼字者成了流水線上的工人。
良莠不齊,碼字者玩票或貪小利
據一些文章報道,各大小網文網站注冊的“作者”達兩百萬名;再加上眾多接工作室任務的槍手,這個群體的數量恐怕會更大。嚴格來說,這些人絕大多數都算不上寫手,遑論作者,只是出賣體力(其實再低劣的文字寫作也要耗費的腦力)的肉體打字機。
許多人愿意接工作室的任務,是因為寫作模式套路化,對文字質量幾乎毫無要求,一個晚上碼上萬字就可賺點零花錢,何樂而不為?這些碼字者大多帶有玩票性質,對文字缺乏敬畏感,并無意深入掌握講故事的手藝,不在乎工作室的剝削,更不在意自己鍵盤敲出來的是香草還是毒藥。
不可否認,有人成為網文碼字大軍一員,確實是想講好一個故事,并寄望于此養家糊口,甚至發家致富。但在“寫得越多賺得越多”的環境之下,如果自己的作品被網站簽約或買斷,追求數量就優先于追求質量。拼字是眾多寫手間的一種攀比行為,他們沾沾自喜于自己日寫萬字,并堅定認為高速打字是成神的必經之途。
根本的一點是,制造海量垃圾文字的行為并不會得到市場懲罰,反而是工作室和寫手成功的不二法門,因為網文讀者的需求決定了這種畸形的市場供給。
口味單一,“低幼”讀者但求讀得爽
簡單歸納,網文讀者的一大特征,就是低幼。首先是年齡低幼,其次是在精神消費領域的心智低幼。
網文的主體讀者多為學生(小、中、大)或涉世不深的年輕人,以及人文素養相對較低的網民。他們涉獵不廣,缺乏必要的審美訓練,不懂得分辨或者是不在乎故事的好壞、文字的優劣,只追求閱讀的“爽點”。
所謂爽點,就是網文有一種代入感,讓書中主角完成讀者在現實世界中無法達致的目標。這就要求主角一定英雄無敵、瀟灑多金、好運連連、美女纏身,可以先受一點小委屈,但最后必定大爆發戰勝所有敵人。尤其關鍵的是,人物必須扁平,鋪墊不可太長,描寫不可復雜,閱讀起來無須費力。
概而言之,這樣的讀者拒絕復雜與多元,只求用粗糙的文字來滿足人類本能中最膚淺的快感。如果一部網文令他們困惑與不爽,就會用訂閱來“投票”,不再關注那部作品,而在網文海洋中尋找另一部爽文易如反掌。
閱讀口味進化的少數讀者會棄網文而去,因為網文從業者不會提供更好的故事讀物。
唯利是圖,業界缺乏良性導向
一部網文能否簽約或買斷,取決于網文網站的編輯;而網站編輯的口味,則受制于訂閱以及自身的眼界。
網站不會拒絕小白文,因為讀者喜歡;但不會接受那些復雜的、不依“常規”的網文,因為讀者不會訂閱。
網站不會介意一部網文大量注水,而且會按照每個月上傳字數分等級獎勵碼字者,因為字數越多,從訂閱得到的分成就越多;但短小(百萬字以內在網文界已經是短篇了)的文字則不受歡迎,因為“短篇”無法在這種模式上賺錢。
網站不會干涉工作室刷榜,反正讀者是無腦的小白,只會按照榜單上的“推薦”來看。
甚至,如果不是政策嚴打,網站不會禁止涉黃一類的擦邊球,而是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默許態度。以前小黃文泛濫于大小網文站點,就是因為訂閱高,最容易吸引讀者。
網文從業者也有“引導”,會有一套新人指南,提供給碼字者入門參考。但網文從業者或編輯,多數也是從網文閱讀者或碼字者轉化而來,對寫作的認知不出網文范疇。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這類課程不過是再一次強化原有的套路寫作,強調如何取悅低幼讀者。
擔任“看門狗”角色的從業者一方面承受著業績及市場的壓力,屈服于讀者的單一口味,大量提供小白文;另一方面則囿于眼界及趣味,無法為碼字者營造發揮的空間,創作出優質作品,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惡性循環,劣幣驅逐良幣
在網文稀缺的早期,一個創意閃耀的故事,一個文字有質感的故事,都可以脫穎而出,與優質讀者相遇,并受到應有尊重。
到了付費訂閱年代,需要日更萬字,才有可能抓住讀者的眼光。文字創作淪落成為打字勞作,哪里還有時間精力去謀篇布局、雕琢文字?一個認真創作的人,又如何比拼得過抱團作戰、不求質量只求字數的工作室?即使做到了,也不可能通過編輯的法眼,因為不小白,無人訂閱或者訂閱量不高。
偶有一兩篇佳作,由于不符合這個市場的激勵機制,要么湮沒于網海,要么缺少寫下去的動力而中途夭折。所以,向市場妥協,批量生產“爽點”不斷的文字,成為網文的生存之道。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訂閱分成并沒有助力通俗讀物、類型讀物的發展,占據這個產業的更多是寫出來即宣告死亡的文字垃圾。網文繁華似錦的表面之下,不過是一片貧瘠荒涼。
虛假繁榮,IP開發鏡花水月
把網文與如今熱炒的IP聯系起來,最核心的一點是網文需要提供一個優質文本(人物,故事,世界觀),以此為基礎進行二次開發。根基不牢,概念炒得再熱,也是一場空談,淪為網絡造詞運動的過客而已。
盛大收購起點之時,就企圖以網文為基礎,打通影視、動漫、游戲以及其他周邊。盛大沒有成功的原因或許有許多,眾多評論忽略的一點是,在浩如煙海的網文中,稱得上合格的完整“作品”寥寥無幾,而具有第二次開發潛質的優秀作品更是屈指可數。
誠然有“大神”的作品做成了游戲,大不敬說句,無非是為國產游戲的炮灰數量再加一筆,再賺一次忠誠粉絲的錢,但距離全民文化消費、形成國民級文化現象仍然遙不可及。
盛大的文娛帝國夢成為昨日黃花,接棒的騰訊今天占了更大的網文市場份額,也更有實力和沖動打通網文的產業鏈。但如果一切以訂閱為重,缺乏優質作品的激勵機制,恐怕所謂的IP開發不過是鏡花水月,僅是資本市場上的噱頭罷了。
綜上所述,有了訂閱分成,網文從自娛自樂的家庭小作坊模式,進化到了規格標準、批量生產、流水線作業的工業時代。同時,也像“萬惡的收視率”一樣,訂閱分成扼殺了網文的創意與品質,令文字創作淪為一種重復的體力型勞作。IP概念的興起,要求作為根基的網文需要來一次產業升級,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回歸蛻變為真正的智力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