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廣告爆發,社交成重要關鍵詞
發表日期:2015.02.14 訪問人數:614
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廣告行業也悄然變化,從全球范圍來看,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的崛起讓信息流廣告成為了企業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的重要途徑。受此影響,國內包括微博、微信、QQ空間、今日頭條、知乎等資訊、社交類APP也開始推出信息流廣告,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信息流廣告將成為互聯網廣告行業最大的一匹黑馬。
雖然關鍵詞廣告和視頻廣告仍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隨著信息流廣告的不斷豐富和完善,越來越多企業將認識到這種全新廣告形式的價值所在。同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更喜歡通過移動終端來實現社交、購物、獲取資訊等需求,由于移動端屏幕相對較小,對傳統互聯網廣告而言這點屏幕資源將顯得捉襟見肘,而信息流廣告卻很好的解決了這些難題,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實現了廣告效果的最大化。
既然微博和微信都推出了信息流廣告服務,接下來,我們不妨分享一些案例,看看信息流廣告究竟是如何發揮價值的。微博早在2012年就率先試水信息流廣告,算是國內最先探索信息流廣告的移動平臺,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微博到底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可供參考借鑒。
聯想攜手微博打造的摩托羅拉回歸中國微博首秀就是典型案例。雙方合作創造了微博首條橙V信息流廣告,這也是微博信息流廣告最新的產品形式。這則廣告由聯想高級副總裁劉軍所發布,其中植入了#軍哥隨手送#話題,以每天送出一臺MOTO X為噱頭吸引網友。據了解,該廣告投放24小時內,閱讀量增長超過100萬,達到632萬;投放之后劉軍的粉絲增加了10%,而且,其中不乏大量競品用戶。在這種背景下,MOTO X首發三天在微博上即擁有超256萬提及量。
信息流廣告的形式也最大限度的釋放了微博在社交層面上的傳播優勢,而粉絲頭條、粉絲通、品牌速遞、微博精選等產品的推出也大大鞏固了微博在信息流廣告領域的地位。從實際案例來看,捷豹去年在微博進行了品牌速遞的信息流廣告投放,在5天內共創造了4000萬次信息流曝光,3000萬次話題閱讀量,70萬次互動,50萬次視頻播放,堪稱信息流廣告的標桿案例,品牌速遞正是通過微博社交傳播上的優勢,實現多級裂變的傳播。目標用戶看到廣告內容并產生互動后,相關微博會繼續展示給關注該用戶的粉絲,幫助廣告主更全面多樣的與消費者互動溝通交流,極大地增加了品牌曝光度。
再來看看微信,實際上微信對信息流廣告的涉足時間并不長,在1月25日晚,微信朋友圈首批廣告才正式亮相,以類似朋友圈原創內容形式展現,品牌包括寶馬、vivo和可口可樂。
對微信方面而言,這第一次投放信息流廣告頗費了一番周折,什么樣的內容才會更容易被接受?動態還是靜態,什么形式不會打擾用戶?什么時間投放?等等,都將關乎首次投放的成敗。所以,在形式上看,朋友圈第一波廣告選擇和普通好友的圖文朋友圈接近,都是文字配圖片,只是附加了“推廣”標識,以及“查看詳情”的H5鏈接,可點擊進入。很明顯,這是為了讓用戶能更容易接受一些。當然,本次投放的亮點在于,寶馬、vivo和可口可樂這三個廣告主讓大家聯系到高富帥、中產、屌絲三個關鍵詞,因此,網友的傳播也圍繞這些層面進行了衍生,使得本次廣告投放收獲了意想不到的二次傳播效果。
實際數據可以反映這種廣告的突出效果,自25日20:45上線至27日早9:00,vivo在微信朋友圈的廣告投放數據如下:1、vivo廣告的總曝光量接近1.55億.2、用戶點擊vivo的logo/點“贊”/評論等行為超過720萬次.3、vivo官方微信增加關注超過22萬。不過,此次微信朋友圈的廣告投方中可以明顯看到,奔馳、奧迪的消費者,不斷的收到vivo和可口可樂的信息,卻唯獨讓寶馬缺席,多少有點兒讓人諦笑皆非。
對比微信和微博我們不難看出,在諸多APP中,微信和微博在做信息流廣告方面最有潛力,二者都具備海量的用戶,在用戶活躍度和用戶使用時長兩項指標上都相當出色,而且都具備社交屬性,用戶很容易通過社交服務對信息流廣告進行二次傳播,并引發更激烈的話題討論,從而使信息流廣告的波及范圍更廣、效果更持久。相信在兩大平臺的推動下,信息流廣告將繼續保持迅猛增長。
當然,除上述兩大平臺之外,今日頭條、知乎等其他內容APP也引入了信息流廣告,不過相比微信和微博,由于這些APP在社交方面都會是未來發展中的桎梏,因此,很難通過用戶互動提升廣告效果,好在這些APP用戶量很大,在龐大的用戶基數和用戶使用頻次下,廣告展示率也并不算低。
可以斷定的是,信息流廣告已然成為當前互聯網廣告,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流形式,而社交層面的基因則是實現廣告最終效果的關鍵一環,社交不是一切,但社交卻給予了信息流廣告引爆的絕佳土壤,也許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信息流廣告,得社交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