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WeWork:目標是發掘初創企業
發表日期:2015.03.18 訪問人數:650
完備的社會保障網絡、發達的金融服務,使美國成為一個創業活動最為活躍的國家。服務于海量、輕資產、初創期的企業和個人,WeWork這樣一個共同工作空間正在爆紅,市值逼近50億美元。
除了收房租,WeWork還設法讓會員們意識到,他們加入了一個豐富的商業網絡,可以找到合作伙伴、客戶、投資人。根據《福布斯》的報道,WeWork可以稱為是“現實版的阿里巴巴”——每月至少有51%的會員和其他會員有一次交易。
WeWork模式爆紅市值逼近50億美元
WeWork是當下美國創業圈的“明星”,不僅給數量龐大的美國小企業主創造了一個共同工作的空間,自己的估值也在快速攀升,被稱為“上市在即”的明星企業。
“在美國,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創業,而非一心進入大公司上班。”一位曾在美國求學多年的律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共同工作模式在美國的爆發,其根基是美國崇尚創業的文化,加上美國金融體系發達、資本活躍,創業的風險被分擔,創業者可以在低成本下展開自己的事業。
今年3月,《財富》雜志記者進入WeWork總部,描述了其“類谷歌”式的工作場所。不論你是一個還沒有被認可的自由藝術家,或是一個初創公司的小老板,都可以在繳納400~650美元之后,在WeWork租下一個辦公室,并享用一切工作需要的東西。在WeWork官網上可以發現,選擇WeWork的包括藝術家、自由撰稿人、初創型企業等?,F在,WeWork甚至已經發展到連教育、培訓都可以提供了。它是如此的火爆,有人甚至需要排隊等待兩年。
2010年,WeWork在紐約曼哈頓開始創業,5年后的今天,其估值已經達到50億美元,在美國有29個工作地點,在歐洲和以色列也有布點。但目前還未進入中國市場。
在服務式辦公室這一領域,創立于歐洲、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雷格斯是另一個規模較大的代表性案例,公司方面稱目前分布著2000個網點,包括750個城市,遍及100個國家和地區。圈內人士告訴記者,雷格斯的模式常被稱為“服務式辦公室”或“虛擬辦公室”。
創業型企業在雷格斯,租期最短可按天選擇。雷格斯面對的企業規模是1~500人,并承諾其不需要任何前期投入,這為初創期的企業提供了一個無門檻的辦公室。后期,則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可以適時調整辦公室規模。
在WeWork的咖啡吧就可能遇到你的投資人
上海嘉煦投資的唐維告訴記者,國外的“WeWork們”本質上都不是靠收租金盈利,發掘優質創業型企業,引入投資或直接投資,才是其目標。
唐維舉例說,在上海嘉興,亞馬遜和當地政府合作,在一個孵化器類的園區為初創型企業提供云服務。這一平臺經常引入天使A輪投資方,幫助企業經歷從0到1的創業過渡期。
唐維說,WeWork和許多眾籌網站類似,都是幫助天使投資人給小企業服務的過程中,對項目有更深的了解,這是一個優選的過程,以“大大減少投資的風險,讓成功率得到提高”。
WeWork在各路投資人眼中是一個巨大的“項目池”,它通過對空間的設計,創造各種“偶遇”機會,在去冰箱拿食物的過程中、在咖啡吧休息的時候,或許你就會遇到自己的投資人。在情人節聚會上,一邊喝點紅酒、吃點巧克力,一邊聊天,有的人也會直接遇到自己的投資人,根本不用在線上泡很長時間。
WeWork對外宣稱,公司目前已有將近15000個會員,他們可以面對面展開協作。公司通過app、正式和非正式的各種活動鼓勵會員相互交流。最近的一份調查說,51%的會員會每個月和其他會員做一次生意,比在線的商務關系真實多了。
世邦魏理仕環球研究部資深董事謝晨認為,雷格斯面對的是更大的商業組織,比起WeWork這類面對初創型企業的社區,商業往來的成功率會更高。WeWork要想發掘增值的空間,需要牢記這里涉及的是“人的生意”,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