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總裁林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小米科技總裁林斌:小米出海是一次地理大發現
小米模式國際化會遇到挑戰嗎?印度試水一年,小米科技總裁林彬覺得有挑戰,但不會太大。
林斌第一次去印度得追溯到2003年以前,那時候他在微軟中國。微軟在印度的研發中心是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技術上更領先,是微軟中國研究院學習的對象。變化很快,三年后微軟中國即超過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林彬說:不止對印度,在技術創新領域,中國過去十年一直處于一種趕超狀態。
與其他諸如經濟、軍事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一樣,中國技術創新上的這種趕超狀態,原有的均勢會被打破,全球技術創新版圖重構過程中,會伴隨著劇烈的動蕩,原來的巨頭不再壟斷某一領域甚至式微,新的科技創新巨頭會慢慢浮出水面。在舊勢力與新勢力的對決過程中,希望與痛苦交織。
林斌說,小米出海是一次新的地理大發現,這次地理大發現將重新定義全球創新版圖。小米之前,中國制造已經銷遍全球,動力是勞動力價格優勢,本質是勞動力輸出,就像當年的下南洋,淘金熱一樣。新的地理大發現不一樣,林斌說小米為代表的企業輸出了創新的技術和更高效的運營模式。
電商微調
《21世紀》:從渠道方面來說,小米電商在印度如何布點?
林斌:我們銷售走的是電商,不走傳統渠道。目前我們在印度跟Flipkart合作,這家公司在印度做得很大,去年7月,Flipkart宣布獲得10億美元融資,總估值達70億美元。
《21世紀》:這種模式與中國不同,有點像中國的手機廠商跟第三方廠商合作?
林斌:目前在印度是這個模式,但很快小米的mi·Com在印度就會上線了。跟中國模式相比,沒有本質的不同,小米手機在中國除了通過小米網銷售外,還與其他第三方電商合作,比如天貓。
我們跟Flipkart也不完全等同于第三方電商銷售模式,我們在上面的店基本都是自營的,手機如何賣,每次多少量,價格定多少,產品上線時間等都是由小米決定的。小米公司就在Flipkart旁,方便溝通。
《21世紀》:小米現在印度有多少人?需要在Flipkart內部上班嗎?
林斌:20多個人,都是從中國派出去的,我都在印度呆了大半年。
《21世紀》:印度電商環境,跟中國有什么不同?
林斌:他們沒有經過PC互聯網時代,因為電腦對他們而言太貴了。他們現在才進入互聯網,直接跳到了移動互聯網。Flipkart有80%的流量來自手機,用戶用手機去訂東西,沒有在線支付,都是貨到付款。
印度米粉
《21世紀》:中國以前也有很多廠商進行國際化,小米的國際化與他們有什么不一樣?
林斌:中國制造的產品以前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價格比別人低,中國的產品之所以可以這樣賣,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比別人低。本質上是出品勞動力,跟當年淘金熱一樣,只是表現形式不同。
小米往外走,肯定得站在一個不同的高度上了。去年7月份我們在印度正式開賣,正式進入之前我們跟很多印度合作伙伴聊,其中包括Flipkart。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說,中國品牌過去在印度都是跟劣質粗糙低價是劃等號的。雖然印度比中國還落后,但他們對中國產品就是這樣的印象。
中國的產品在印度就是負面的形象,一個比我們經濟水平還落后的國家,我們剛開始跟Flipkart合作的時候,他們對我們沒有信心。我們問他們可以賣多少支?他們覺得1萬支,或者2萬支都很難。
《21世紀》:現在小米手機在印度的品牌形象如何?
林斌:前不久的發布會就是個例子,雷軍在臺上講“Are you ok”的時候,臺下的米粉都瘋掉了,從來沒有見到印度人瘋成那個樣子。我們限額1000人報名,結果12000人報名,1700人到會場來了。
《21世紀》:你說小米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是一個什么樣的起點?
林斌:是包括小米在內的中國廠商的創新能力。小米科技已經讓印度消費者見到了不一樣的產品,未來中國廠商制造的產品會越來越好。除了我們的產品好之外,小米網為代表的商業模式也是全球最優的商業模式。與歐、美相比,中國傳統零售更不發達,互聯網時代擁抱新技術更迅速,這就是后發優勢。
小米手機質量這么好,能賣這么便宜,是商業創新與技術創新合力的結果,這是我們的新起點。
《21世紀》:小米之前,印度的手機市場是什么樣子?
林斌:基本上是印度本土手機品牌,這些品牌廠商都是在中國找一些OEM廠商合作,在中國都是不入流的小廠,也就是山寨廠商。沒有比較,印度消費者也不知道手機好不好。小米手機來了,消費者是聰明的,兩者一比較,高下立判,這是小米手機在印度有這么多粉絲的原因。其實在中國也是這樣。
《21世紀》:小米海外市場的最大目標是什么?
林斌:任何一個國家商業全球化的成功,某種程度上都是這個國家的文化創新、技術創新輸出。文化創新、技術創新是原因,商業全球化的成功是結果。這是小米的思考邏輯,一切以創新為起點,無論商業模式創新,還是技術創新。
全球步伐
《21世紀》:除了印度之外,小米科技在全球其他地方拓展如何?
林斌:我們國際拓展還是比較順利,印度是我們重點進入的一個市場。我們模式也很靈活,并不是完全照搬中國的模式。模式不同,目的是一樣的,結合當地情況,把手機賣得最好,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資源。另一個目的則是,與競爭對手相比,讓小米用戶成為移動互聯網中最活躍的用戶。
《21世紀》:印度就已經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市場了,還有比印度更復雜的市場嗎?
林斌:我們接下來會進入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是一個人口大國,超過3億接近4億。但印尼的情況極為復雜,整個國家由3萬多個島嶼構成,島嶼之間沒有陸路交通,只有飛機、或者船。小米電商模式完全依托物流的,在中國尤其以陸路運輸為主,要在印度尼西亞成功,物流上得有創新。
即使如此,短期電商還是一個難題,所以我們在印度尼西亞前期會在線下零售店為主。未來我們量上去了,效率也上去了,物流成本能夠攤銷的時候,那時候可以再考慮電商。總之順勢而為。
《21世紀》:東南亞,接下來可能是非洲,什么時候再啟動美國或歐洲?會放在最后嗎?
林斌:我們在歐洲、美國的實踐已經開始了,但與剛開始講過的其他地方都不同,我們會先賣手機周邊產品,比如手環,電源。這邊產品不是通過亞馬遜這樣的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而是通過小米網銷售。
這樣做的目的是把電商平臺搭建起來,把品牌建立起來。先蓄勢,小米手機最后進入就變得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