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創業的最好選擇仍舊是做一款app。
不論你的業務類型、商業模式,最終還是要落地到app上。你總得通過智能手機來觸達你的用戶吧?也有創業者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積累用戶,但到了一定階段仍舊需要開發和運營app。寄人籬下不僅僅是風險倍增,本身也不符合創業行為。
創業者現在面臨的問題是,app數量太多,脫穎而出太難。
來自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的app數量大概在300萬款左右,而單個用戶得常用app不會超過10~30個。搶占用戶手機,意味著要從幾十萬app中脫穎而出,其難度不言而喻。觸達用戶不易,而獲得忠實用戶更難。所以現階段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是:激活自己的存量客戶,提升用戶活躍度,這比獲取新用戶更重要。
從行業背景看也是如此。2008年蘋果推出appstore到2015這七年時間里,app產業從無到有,再到繁榮;2011~2014這四年是app開發者們真正高速發展的四年,成功的app創業項目紛紛斬獲了用戶和資本。2015年,app開發者集體進入了移動互聯創業的深水區,獲取用戶漸漸變成了開發者們的第二需求,而活躍已有用戶成為了第一需求。
目前行業主流提升活躍的三大手段有:積分體系、社區運營、現金補貼。
1、積分體系——最典型的運營手段,適用于各種app以及O2O項目。
使用積分體系、積分商城的典型案例是滴滴打車。
進入個人中心,便可看到滴滴的積分商城。在商城中,滴滴的各種打車券最為搶手,也有各類商家提供的豐富禮品。從每天上線就被搶光的滴滴打車券來看,積分商城成功達到了活躍用戶的目的,其缺點是人力投入太大,滴滴打車的積分商城有二十余人的運營團隊。對于大部分團隊來說,從產品搭建到后期運營都是極大的挑戰。
一個完整的積分體系,由兩個必備的環節組成:積分任務&積分商城。
積分任務,即用戶為獲得積分而去完成的既定任務。常見的積分任務如:簽到、分享、評論、完善資料等用戶活躍行為。這個環節的關鍵在于積分任務要盡可能的簡單,要把用戶理解成本和執行成本降到最低,這樣才能培養起用戶完成該既定任務的習慣。
積分商城,即用戶使用積分去兌換獎品、參與活動。這一環節是積分體系運營成敗的關鍵,對app團隊的產品、運營、商務都是極大的挑戰,且絕大多數app團隊沒有足夠的資源、精力投入。但是,若沒有豐富、優質的內容,則無法刺激用戶完成任務去獲得積分,通過積分來提升用戶活躍的預期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也正是因為積分商城的搭建及運營具有門檻,所以很多app開發者選擇接入市場上成熟的“app積分商城服務平臺”,比如趕集網、春雨醫生選擇接入“兌吧”,同樣也能實現滴滴打車積分商城的效果。一方面,兌吧提供了成熟的積分商城管理工具,功能強大、對接簡單,這為開發者省去了大量的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兌吧還提供持續的內容支撐,包括后臺同時在線的數百種免費獎品、定期發布的各類主題活動,讓積分商城的運營后顧無憂。
在創業成為常態的今天,類似兌吧這樣的專業公司越來越多。除了提供積分商城服務的兌吧,還有提供推送服務的、提供測試服務的、提供存儲服務的等等。此類提供商可以統一歸結為B2D(developer簡稱D)。
2、社區運營,最有效的運營手法,難度大、成效慢,但效果持續。
在app內打造社區的典型案例是嘀嗒拼車、魔漫相機、墨跡天氣等。
以魔漫相機為例,在新版本中增加了“活動專區”,其實這就是一個典型的ugc社區。社區本身只是一個用戶交流平臺,官方只作引導而不主要產生內容,比方說“秀夏日生活”、“秀彩色雙人照”等主題活動,吸引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用戶參與、互動與回帖,爆發了強大的能量。
打造一個活躍的ugc社區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積累和運營,第一步是搭建平臺,給用戶一個互動交流的渠道;第二步是話題引導,舉辦各種活動,培養用戶習慣;第三步是培養版主、意見領袖來管理社區、引導話題,讓社區內容正向循環。社區是最有效,但是耗時最長、難度最大的活躍用戶方法,一旦達到一定的用戶基數,社區給app帶來的就不僅僅是活躍用戶了,還能培養鐵桿粉絲,形成一股勢能。比如小米手機的千萬米粉,就聚集在其pc端中的小米社區上。
有一些偏重ugc的創業項目本身就是強運營的產品,例如美拍等,更加需要在社區運營上投入大力氣。一方面培養達人產生源源不斷的產生優質內容,另一方面鼓勵用戶在社交渠道傳播和分享,從而完成生態建設。
3、現金補貼,簡單粗暴的燒錢方法,見效快但不長久
此類的典型案例以O2O平臺比較多,比如餓了么、美團等。
由于O2O正處于培育用戶、花錢砸市場、搶占份額的階段,因此也都是瘋狂融資,給予用戶現金補貼,來培養他們的使用習慣,增強他們的使用頻次。餓了么,美團等,都已經融資超過3輪,大量的資金被投入用于用戶激勵。
這種真金白銀的的用戶活躍手法,見效快,但很難持續;一方面是燒錢模式本身不是健康手段,再多的錢也有被燒完的時候,等到停止補貼,用戶很有可能會面臨流失;另一方面,現金激勵本身就是一種輔助手段,挖掘產品價值,培養用戶對產品的黏性與忠誠度才是核心競爭力。現金補貼不適用于大多數創業者,也不適合作為一種長期手段來運營。
除了上述三種主流手段外,可能還存在其它大量的用戶活躍手法,但是用戶活躍的重要性是已經得到論證的。凱文凱利在《技術元素》中說,任何創作藝術作品的人,只需擁有1000名鐵桿粉絲便可生活。對于移動創業者來說,找到并激活自己的核心用戶,同樣也能實現商業模式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