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凱恩斯曾斷言說,一百年后人類將沒有經濟問題,所有的工農業生產全部飽和。人們都會紛紛涌向互聯網,對全社會的產業進行改造。
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約283.4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蘇寧云商,占股19.99%,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而蘇寧云商約合140億元人民幣反向認購阿里巴巴新發股票。雙方將在電商、物流、支付,以及線上線下打通上做更全面深入的合作。
時空交錯。昔日的商場交鋒,變成今日的攜手共進。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一位互聯網領軍人物,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一位積極擁抱互聯網的傳統零售大佬,是如何不計前嫌,共同下這盤棋的呢?
入局
張近東說,雙方就資本合作談判非常順利。“和馬云兩個月的時間見了兩次。”馬云附和稱,“和張近東見了兩次后,就交給專門的團隊在做,自己基本沒操什么心。”
根據戰略合作內容,雙方至少在5個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具體提現在:
1)電商:雙方會在3C、生活快消品等領域展開合作,其中3C一定是重頭;
2)物流:擁有5000個服務站的蘇寧物流網絡將成為菜鳥網絡的合作伙伴,未來會開放給第三方使用;
3)支付:支付寶將為蘇寧云商提供全面支付解決方案;
4)云計算:阿里云將和蘇寧一起探索云服務解決方案;
5)線上線下打通:蘇寧全國1600多家門店與阿里巴巴體系全面打通,這是重中之重。
還在上午時分,張近東就在自家門口(南京紫金峰會)發表了,“互聯網+零售”的主題演講,多次提到了“互聯網+”風口到來,增量源自于互聯網與實體的深度融合。不謀而合的是,馬云昨天在北京聯合大學“問道馬云”的活動上演講稱,“前20年是互聯網經濟時代,后二十年將是互聯網經濟和傳統經濟的互補、融合,如果互聯網不改變,只會變成傳統互聯網。”
劇本的對白咬合的完美。事實上,從早期蘇寧云商對阿里的言語交惡,到雙方握手言和,再到資本合作,這都是有跡可循的。
8月3日,蘇寧云商公布股票臨時停牌的公告。一天后,蘇寧云商再次就停牌做了公告,稱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而通常來說,非公開發行股票都是為了定向融資做準備。這也為8月10日蘇寧云商的復盤埋下伏筆。
6月30日,阿里巴巴CEO張勇在“新銀泰”的戰略發布會上就曾表示,“阿里巴巴愿意和所有商業形態的合作伙伴合作,從大型商場到小便利店,也有一些正在溝通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張勇在該場發布會上還點評銀泰稱,“如果說阿里巴巴是空軍,那么我們需要尋找一個陸軍伙伴形成一體化力量。”
早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張近東一如既往地就電商行業存在的問題發表提案,“推行電商平臺首問負責,系統屏蔽網絡假冒偽劣”。這被外界解讀為,意有所指(針對淘寶)。不過,無論是張近東本人還是蘇寧官方都辟謠,聲明針對的是行業現象,并非個人和公司。隨后,張近東還特意對媒體表示,”其實該感謝馬云,感謝他給中國互聯網帶來了這么大的變化。”
但這些都是外化的表象。真正使得雙方走到一起的還是要有商業基礎。
1、蘇寧云商缺發動機
蘇寧易購顯然不是盤活蘇寧云商這盤棋的發動機,甚至還需要靠線下門店的營收來繼續供血線上。今年第一季度,蘇寧易購自營銷售收入58.97億元,開放平臺實現商品交易規模為11.77億元,同比增長101.54%,但給蘇寧云商帶來的運營虧損達到3.3億元。
這造成了相愛相殺的局面。蘇寧易購內外交困下,無法和蘇寧形成有效的合力。相反,蘇寧易購還依賴線下供奶,且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反哺線下,更別提線上線下融合了。
因此,蘇寧云商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為線上引入新鮮血液,但目前來看收效甚微。從投資母嬰電商紅孩子,到網絡電視PPTV,到團購網站滿座,再到手機廠商錘子科技,蘇寧云商除了對內加大易購的投入力度,也積極尋求外部協同力量。不過,這幾個平臺在各自的領域都沒有建立絕對甚至相對的優勢,并且還需要蘇寧輸入資本和流量。
但引入阿里的戰略投資,蘇寧云商無疑給自己帶來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流量入口。蘇寧易購會在天貓上開設官方旗艦店,且以此為跳板,蘇寧云商可以接入阿里龐大的生態體系。通俗點說,過去蘇寧云商可能和微博、支付寶、UC、高德等合作無法深入,未來同一陣營,可以合作的更為緊密。
更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和銀泰的合作的樣板,大數據,以及巨大的流量資源,可以盤活蘇寧全國數千家門店,構建O2O最好的樣本藍圖。
2、地面部隊是阿里做基礎設施的保障。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未來是做一家數據公司,做全社會商業的基礎設施,如同水電煤一樣。不管是什么業態的商業,這是內核。
戰略投資蘇寧云商后,阿里巴巴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數據。這也是為雙方全面融合做保障。按照公告內容,蘇寧云商全國1600多家門店與阿里巴巴體系全面打通。張勇曾表示,“銀泰是阿里巴巴進行零售商業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的平臺,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時代,如果說阿里巴巴是空軍,那么我們需要尋找一個陸軍伙伴形成一體化力量,這個陸軍伙伴就是銀泰。”
顯然,阿里的陸軍伙伴,是一個商業矩陣。張勇也曾透露,“阿里巴巴愿意和所有商業形態的合作伙伴合作,從大型商場到小便利店,也有一些正在溝通之中。”只有阿里O2O的樣板足夠豐富,阿里提供給全社會的基礎設施最夠準備和穩固。
與此同時,阿里可以彌補淘寶、天貓在3C領域先天不足的劣勢。“阿里+蘇寧”的組合對供應鏈上下游的3C商家來說,是一個夢幻組合。此外,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還獲得了蘇寧物流的加入,這為日后平臺的商家物流提供多了一層保障。
破局
投資往往只是一個開始,雙方要達成投資協議上的合作,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不排除中途還會出現一些變化。但在這份公告里,我們至少可以分析出哪些是可以立竿見影的事情,而哪些還需要未來拿出誠意真正在運營層面打通的。
1、安內和攘外
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Q1中國B2C交易規模數據顯示,關于開放平臺,天貓市場份額為58.6%,京東占比超過20%,蘇寧易購落后唯品會,位居第四,市場份額為2.8%。簡單的加法來看,“天貓+蘇寧易購”的開放平臺組合,只有61.6%。和谷歌、微軟這樣的全球化企業相比,阿里在B2C的市場份額里還可以往前在邁一步,才能夠建立足夠堅硬的壁壘,但不能過壟斷的高壓線。
至于在自營業務上,阿里是平臺模式,不碰貨,所以沒法和蘇寧易購產生面上的協同,但實際上供應鏈上的合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比如在商家、商品層面上的協同是雙方喜聞樂見的。舉例來說,以京東核心的3C品類的手機來說,京東是可以答應廠商吃貨的,比如一次性包銷多少萬臺,這比在天貓上自己銷售要痛快的多。此次合作后,蘇寧和天貓可以協同,比如華為新品首發可以一部分放在天貓旗艦店,一部分通過淘寶上的蘇寧自營店發售,整體對廠商的議價能力提高。而在京東的非核心品類,那就不是正面戰場的事了。
因此,不得不為雙方的戰略合作內容點贊,至少第一條就是奔著京東去的。此外,無論是自營還是開放平臺,蘇寧易購都緊咬唯品會,通過阿里巴巴的流量和商家資源,唯品會的市場地位勢必受到影響。天貓也視唯品會為“肉中刺”,后者對服飾市場的侵蝕已經讓天貓感到不安。這也是商戰中會遭遇到的情況:“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遭殃。
另一個確定的就是物流合作。這個也是阿里在電商戰略里反復提及的消費者體驗。毋庸置疑,消費者體驗是所有商業公司都扯的虎皮,但很少做成了一面旗。京東通過自有物流至少搞定了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特別是“北上廣深”這群對消費需求極度苛刻的人群,也同時贏得了口碑,這群人也是口碑擴散最有利的群體。阿里投資蘇寧,寶貴的財產之一就是物流合作,這個會為阿里在服務精準度和好評度上大大加分。
2、有待催化的化學反應
目前來看,最不確定的當屬線上線下打通一事。這應該是雙方都極度看重的環節,也是此次投資這件事本身最具話題性的地方。一個是線上零售巨頭,一個傳統線下零售翹楚,兩者的合作堪稱是線上線下完美融合的典范。資本追逐利,資本也需要名聲。
蘇寧云商全國1600家門店與阿里巴巴體系全面打通,那么這個體系打通的范圍和深度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很可能決定未來兩家整合程度的走向。
不妨看下阿里巴巴此前投資銀泰商業的案例,按照當時(2014年3月)的說法:阿里集團與銀泰商業將全面打通會員體系、支付體系,同時將實現商品體系對接。在此基礎上,雙方將構建一套打通線上線下商業的基礎體系,實現線上線下的商品交易、會員營銷及會員服務無縫聯通。這套體系將對全社會開放,為所有的線下各大商業集團、零售品牌及零售商服務。
事實上,阿里巴巴和銀泰商業合資的公司,除了推出過銀泰寶、喵貨、喵街三個產品外,其他方面的整合并不深入,也離雙方要打造的商業基礎設施還很遠,更別提開放給全社會了。現在的雙方要實現當時的愿景應該還需要繼續深入“打通”。好在機會比蘇寧會大,畢竟阿里巴巴是銀泰商業的大股東,張勇是銀泰商業的董事局主席。
阿里的電商故事還未講完
蘇寧云商一定不是阿里電商投資并購的結束。
在投資蘇寧云商之前一個月,阿里巴巴超1億美金投資了奢侈品閃購平臺魅力惠,持股比例超過50%。這應該算是,阿里巴巴在國內B2C領域里投資的第一家垂直電商(不包括TP公司)。投資魅力惠,阿里巴巴主要是為了整合進天貓,一方面可以獲得未在天貓平臺開店的奢侈品,包括輕奢品牌商,另一方面可以在這塊小眾市場里快速搶灘登陸,順便可以狙擊同類型的唯品會。
阿里巴巴勢必還會在電商領域,包括本地服務的版塊上持續投入。阿里巴巴CFO武衛在第一季財報分析師會上曾說,我們在過去一年投入的領域包括云計算、數字娛樂、本地服務、以及移動互聯網服務等,我們還將繼續加大這些領域的投入,不斷在這幾個領域進行擴張。
根據阿里巴巴2015Q1財報數據顯示,用于投資活動的凈現金為56.72億元(約合9.15億美元)。這筆錢在投資蘇寧云商后,剩下的不算多。如果阿里還要再鞏固電商江山的同時,擴張其他版圖,顯然這筆錢是經不起太多折騰的。顯然,阿里并不缺錢,每年的運營利潤貢獻一部分出來,或者融資就可以解決,但我想說的是,阿里至少會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去做投資并購。
1、cash
如同投資魅力惠一樣,超1億美元就能搞定的事情并不算個事。對于各類垂直細分的電商平臺,阿里最好的方式就是并購或者戰略投資不控股。在電商這個戰場上,PC時代興起的垂直電商還有一些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這些公司上市無望或者市值不高,完全可以被阿里整合收編,阿里電商的航母編隊上,護衛艦是不能缺乏的。即便不能護衛,也不會朝自己放導彈。
除此之外,移動時代興起的場景式電商都是阿里潛在投資的對象。流量批發的紅利時代結束了,但基于移動社交關系的電商勢如破竹的興起。這些入口漸漸地分流阿里早期聚合的電商消費者,甚至90后們更容易愛上這類更貼近他們文化的電商平臺。阿里很難在內部長出來一個這樣的產品,或者在手淘、手機天貓上孕育出來。那么,投資變成最好的方式。
話說回來,錢能搞定的事情,對于阿里來說都不事。
2、cash+阿里股份
對于市場上的盤然大物,阿里也會遇到用錢搞不定的,這就需要動用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股份來下聘禮了。
這樣的投資標的,無論是從戰略還是戰術上,都對阿里巴巴產生重大協同作用的。阿里巴巴是否還會投資其他電商巨頭來加固自身的護城河呢?至少,投資蘇寧云商已經肯定了這種可能性。這么做的可能性原因有三種:1)流量紅利已過,平臺化的阿里在早期有優勢,后期需要精細化運營,平臺模式本身是個掣肘。2)競爭對手開始爆發。日拱一卒,不期速成。京東、唯品會,甚至聚美等平臺,因為早期的自營積累了用戶口碑,服務口碑開始擴充品類,開放平臺。對商家來說,多個渠道多條出路。對平臺來說,從0開始做都是增量。3)除了電商(螞蟻金服不算),阿里巴巴集團至今還有為真正接棒的業務。雖然阿里云是被集團寄予厚望,但至少不是現在!
守正出奇。阿里巴巴還需要在電商上穩固江山,但市場所給的選擇不多,阿里如果要打動真正的巨頭,“換股+現金”是最佳的方式之一。
“市場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調查出來的。”盛田昭夫至少這么總結過。那么,阿里巴巴和蘇寧云商能夠創造多大的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