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硬件遍地開花的今天,手環(huán)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但和交通支付聯(lián)系起來的手環(huán)卻不常見。作為一款能刷地鐵、刷公交的刷刷手環(huán),僅168元的親民價格卻在京東短時間創(chuàng)造了160多萬的眾籌量,這還只是在目前只開通了少量城市的條件下達到的。戴在手上,隨手刷卡,又酷又方便,一般手環(huán)的全部功能還不落下,痛點抓得非常之準,黏性絕不會差。試想,刷刷手環(huán)照著目前的進度在全國各大城市迅速橫向鋪開,再在支付方式上做更多縱向的整合,這片市場將不可估量,而這背后所衍生的長尾效應也勢必為現(xiàn)有的體制帶來顛覆性的改造。公共交通一直以來自成體系的封閉環(huán),是時候變一變了。
本期i代言《創(chuàng)始人說》邀請北京鳳凰云科技CEO陳康弘來聊聊刷刷手環(huán)背后的故事。有無干貨,由你來評。
手環(huán)大多被吐槽雞肋、黏性差,如果加上支付功能呢?
一個神奇想法的誕生
到今天為止,我在支付領域已經做了十年了。最早我是在摩托羅拉,專門做手機支付。支付與各種工具的結合一直都在演變。最早的時候是貼在SIM卡,叫做貼膜卡。可是時間一長,這個東西就非常容易斷。所以我們就想著把這個支付做成一個手機配件,比如手機套。錢包的里的卡片都可以整合到蘋果的手機套里面。對于安卓手機,我們制作了別的一些配件來解決支付問題。之后呢,我們發(fā)現(xiàn)用戶多帶一個配件也嫌麻煩。用戶出門本來就需要隨身攜帶上鑰匙、錢包等,還要加上一個配件,用的時候找來找去的,其實也不方便。于是,我們開始設想把支付整合到穿戴里面。反正一直都在身上,付錢的時候不用翻錢包翻卡,就更方便了。
交易型的電子穿戴應該是在2013年整個起來的。但做什么樣的穿戴,使用什么樣的支付場景就需要考慮了。
在穿戴中,最能支持方便支付的就是手環(huán)了。戴在手上,支付的時候把手一伸,整個交易就完成了,非常酷。所以,我們的硬件工具的出發(fā)點就定在手環(huán)上了。
而支付呢,是需要搭配特定場景的,微信支付可以發(fā)紅包,支持滴滴打車,支付寶有阿里電商。可百度做支付就一直起不來,為什么,場景不夠強大。當然百度現(xiàn)在也一直在發(fā)力糯米團購,打車拼車等,但時機已經過后了。
縱觀整個支付體系,還有哪些是沒有打通的盲點呢?這就是公共出行領域。這個領域因為一直由政府把控,一般的支付插不進來。如果能打通這個領域,再結合方便的支付手段,一定是件很牛的事情。
找到了結合點,就得看可行性了。
首先一個,大家現(xiàn)在都用公交卡,這個東西薄薄一張,是很容易忘帶的,而且容易丟。支付的時候也需要從包里掏出來,支付完成再放回去,很是麻煩。而走過路過,手一伸就刷上了,那簡直是太方便了。這個市場一定是有存在的。
再一個,每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不計其數(shù),光北京每天就有一千萬人出行,這是一個大基數(shù)外加高頻的使用,市場是非常有想象力的。
第三個,我之前一直在支付領域深耕,中間跟公共交通系統(tǒng)的支付部門進行過深入的合作。在我們的技術支持下,他們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因此對我們的技術高度認可。相互之間,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這對于進一步打通這個系統(tǒng)有較好的鋪墊。
基于這三個可行性,我們就開始研發(fā)這個“刷刷手環(huán)”。當時正好是《嘻唰唰》這首歌最火的時候,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把它跟一般的手環(huán)區(qū)別開,強調這個手環(huán)“刷一刷”的應用場景。
與各種坑進行死磕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真正開始做才發(fā)現(xiàn)真的是一件太難太難的事情了。
手環(huán)大多被吐槽雞肋、黏性差,如果加上支付功能呢?
外觀設計再我們看來是非常重視的一部分,這一塊也的確耗費了很長時間。中國的手環(huán),總體看起來都比較丑,像小米手環(huán),除了功能外沒有人是因為外觀佩戴的。國外的shine的設計就很漂亮,整個一金屬時鐘的設計,這也是我們最初靈感的來源,做成圓形。另外,設計成圓形還有功能上的原因,圓形的感應效果,天線的使用面積較方形來看,都是最大的。
戴在手上的東西,所有人都喜歡是亮晶晶的而不是黑乎乎的,當時就找到寶石披花這個工藝。為了讓整個圓盤看起來具有光澤,需要在材質上添加銀粉。但銀粉屬于金屬,會影響到感應器,不放又出不來這個效果。
這樣又引申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怎么找到取代材料做感應。這個在硬件制作中特別麻煩。你又不知道哪個材料做感應可以不受影響,只能一遍遍地試驗,每一次都要重新開模。大概做了四五十個模才測到了最好的效果,找到了合適的材料。
數(shù)據(jù)的整合也相當麻煩。一般的手環(huán)主要記錄的是運動和健康類數(shù)據(jù),而我們做的刷刷手環(huán)既有運動數(shù)據(jù),還有金融數(shù)據(jù)。這兩個數(shù)據(jù)放在一起,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錯。曾經一度數(shù)據(jù)出現(xiàn)了重大錯誤,數(shù)據(jù)完全是亂碼。將兩種數(shù)據(jù)整合到一起,真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沉淀,因為它不是將公交卡做成異形卡丟進去,而是從底層從深度做整合,好在這個問題已經被我們解決了。
做這個事情找人也是個難點。你要找到既懂安全支付,又懂硬件的人,是非常費勁的。一般的都是要么懂支付,要么懂硬件。
再一個,手環(huán)做出來可以,但離商用還有好長的距離。因為這個是要解決民生問題的,不能出一點錯誤。當時經過了6個月的測試,將近10萬個設備全都試過了,都能感應上,這是很難的。
打響營銷戰(zhàn)
京東眾籌算是我們第二次了,成績蠻不錯的。這也是源于一直以來的積累吧。
其實真正考驗營銷實力是在第一次。那次的反響非常好,影響也非常廣。第一次我們是全球第一個敢跟全中國用戶對賭的公司,只要你達到我們的標準,一天走一萬一千步,連續(xù)21天,我將購買手環(huán)的費用全部退還給用戶。那時候80%的人做到了,我們真的把錢退還給了他。那個時候所有的媒體瘋狂地報道這件事。我們其實把眾籌所有的錢當做廣告費用回饋給消費者。那時候在新浪微博上面將近6000多萬的點擊,在百度上有將近一億多的用戶,我們覺得蠻值的。那時候是在打一個品牌,在玩一個互聯(lián)網營銷事件,沒花多少錢,卻上了新浪微博科技板塊第一名,所有的穿戴都不曾在新浪微博科技板塊上拿過第一名。拿第一的基本上都是手機類的,穿戴類根本不可能。可我們在那個時候突破了。
這一次推出新版,我們是在做一個線上運動會。8月份會辦兩場線上的運動會,用戶拿著手環(huán)走會做排名,從第一名到一百名都有獎金,最高的可以拿到5000多塊錢的獎金,兩場比賽配合下來的話我們送一臺車子。這是一種玩法,讓用戶不是買一個產品,而是參與到軟件上面的一些刷刷任務的游戲,讓用戶可以玩起來。走路賺錢也是讓用戶玩起來的一種玩法。
北京每天有一千多萬的人在公交地鐵里面走,以前從來沒有一個電子產品去關心這些地鐵族,所以我們針對這些人群設計,不僅為他們提供便捷的解決方式,還為他們提供關懷,并將關懷融入到日常的回饋中,增強整個產品的粘性。
接下來,我們還會迅速開通更多的城市,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中國的地鐵公交出行都變得很方便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