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德:互聯網助推律所管理創新
中國律師行業在“互聯網+”浪潮之下的探索已從四面八方地展開,大型律師事務所不斷升級、擴大功能,中小律師事務所也邁出了管理創新的腳步,大數據、云計算在律師培訓和實務中的應用正蔚然成風
◎ 文 《法人》見習記者 王映
當法律服務電商呈雨后春筍之勢出現時,整個律師行業站在“互聯網+”之下期待著行業再次起飛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適應新變化的要求。抓住機遇、尋找新模式,已經成為律所管理者迫切的必修課。
“我們要深刻地認識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和當下發展環境的特點,認識新趨勢,制訂新計劃,軟化管理,打造聯盟。”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全球法律服務網絡聯席會議終身名譽主席、大成律師事務所終身名譽理事會合伙王忠德接受了《法人》記者的專訪。
作為一位年逾七旬的資深法律工作者,王忠德對律師事務所和互聯網企業進行了長期考察,他的觀察和思考更證明了“互聯網+”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互聯網帶來了創新驅動、跨界融合、重塑結構、開放生態。”王忠德告訴記者,法律服務作為互聯網時代中的朝陽產業,律師是最渴望互聯網時代的群體,而律所管理創新亦是時代的必然趨勢。
擴大規模加強分享
“互聯網是一種文化,它為所連接的一切提供動力、滲透營養,同時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融合在一起。”王忠德眼中,信息、參與、創新和創造的民主是互聯網連接一切的基本,而對信用關系以及跨界融合規則的建立與重構,都與法律的本質特征不謀而合。
在其看來,互聯網是為律師提供實現人生價值和專業理想的最佳平臺。“律師是一個高智慧服務的群體,是崇尚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又最善于獨立思考、最具獨立人格的群體。在選擇行業、職業機構、服務對象甚至是服務過程時,律師都會表現出很強的自主性。所以,互聯網為律師創造了自由成長的生態環境。”
同樣,作為律師職業平臺的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市場中的經營主體和參與者,律師事務所管理創新是互聯網時代行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談及對于不同規模的律師事務所在互聯網時代的不同需求,王忠德以其對行業的廣泛觀察,認為無論是中小型律所還是大型律師事務所,對通過革新來順應互聯網潮流的需求都很迫切。
“只是說互聯網的功能更容易幫助中小型所實現規模效應,而且其所帶來的跨邊界、跨組織的整合機會,可以讓中小型所整合、優化資源。”王忠德認為,現在的很多互聯網法律服務所產生的規模效益中,就算個人能力達到極致也無法匹敵。
而同樣,大型律師事務所也迫切需要抓住的機遇是,如何通過共享管理來實現知識、經驗的分享和最大化。他向記者指出:“在這方面,互聯網給大型事務所帶來的進步可能會遠遠超過中小所,畢竟大型事務所有著更廣泛的資源,會實現更優化的分享。”
軟化管理成趨勢
“全球的企業管理經歷了150多年的經驗管理階段和科學管理階段,從上世紀下半葉開始了文化管理的實踐嘗試。”王忠德總結道,不同階段的飛躍代表了管理功能不斷軟化的趨勢,無論是在企業中還是在律所中都是相通的。
目前,我國兩萬多家律師事務所中絕大多數仍然處在經驗管理的階段,而且也有相當一部分事務所已經建立了科學管理的體系。據王忠德觀察,其中一些律所的管理模式中,蘊含著文化管理的要素。
“文化管理并不意味著否定科學管理中的理性要素,是對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的揚棄。因此,文化管理毋庸置疑是律所管理的創新方向。”王忠德認為,共同的愿景、宗旨、精神、核心價值觀,這些在管理當中的柔性因素,是律所形成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要素。
而面對來自不同國家、民族的群體,其所熟悉的語言、文化甚至是法律都各異,如何把他們凝聚成一支隊伍,僅靠經驗管理或者是個別領導者的才華是不可靠也是不可能的,而組織嚴密、紀律嚴明則更是行不通。王忠德強調,只有依靠共同的愿景、價值觀、文化,以及互聯網強大的融合功能才能實現。
在律所管理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機構組織調整,在互聯網時代的潮流中,網狀化和聯盟化的管理結構是未來的探索方向。
“絕大多數律所組織渙散,相反,則有一些律所做到了專業部門邊界清晰,對律師有著嚴格培訓和統一標準的作業流程及考核。”王忠德看來,前者屬于組織結構模糊,只依賴于經驗管理;而后者組織架構嚴密,屬于垂直組織結構下的有序管理。
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之中,近幾年也有一些律所開始探索扁平化、混序化的結構探索,如何追求效率、協同創新和合作發展是必須面對的課題。
王忠德分析,團隊和平臺是完成組織內部協作的最佳選擇:“團隊要求平等,平臺要求安全。因此,團隊和平臺的結合本身就是網狀化、聯盟化的,這樣的組織結構最具靈活性、融合性、開放性、生態型,也是最具創造力和生命力的。”
此外,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使其在管理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不可取代,在此背景下管理層次的減少,使組織機構扁平化、網狀化必然成為一個普遍模式。
人人時代來臨
作為互聯網的核心,人是不變的關鍵。王忠德強調:“互聯網時代最本質的特征就是人性回歸,其最小的單元就是人性。互聯網文化的本質就是人性化,而其最終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推動人工智能與群體職能相融合交匯。”在其看來,法律服務行業亦是如此。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人人時代,關愛培養尊重律所的每一個人,敬畏每一位客戶的體驗是律所的發展之本。”人性化管理是王忠德在互聯網時代之中所強調的重要管理觀念。
律師事務所如何成為人人向往的職業機構是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王忠德認為,要讓每個律師體驗到所在的平臺可以助其實現人生價值和專業理想,能夠獲得良好的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感受到律所是溫馨和諧的家園。
而律所人性化的硬幣另一側,就是讓每個客戶都能夠體驗到量身定制的高質量服務。
“律師應該對客戶的感受感到敬畏,將客戶需求作為其專業發展的風向標評價律師的第一標準就是客戶滿意度。”王忠德認為這將成為驅動法律服務創新的原動力。
而同時,隨著作業手段人工智能化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等在法律服務行業的應用,任何一項服務都存在著個性,也同時蘊藏著共性。這使越來越多的法律服務實現標準化和個性化統一成為可能,也為人工智能在律所管理中的繼續使用提供了依據。
“法律服務的人工智能化趨勢將會極大促進律師的經驗共享、技能共享、知識共享,大大提高效率效益,確保服務質量,降低成本,增強律所和律師的核心競爭力。”王忠德相信,人工智能將在法律服務中越來越凸現其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