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孵化器“版本”升級迫在眉睫
發表日期:2016.03.21 訪問人數:652
近幾年,隨著創業鼓勵政策的出臺,創業孵化器也迎來春天。作為孵化初創企業的重要平臺,形式多樣的孵化中心讓很多創業者起航。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創業孵化器的“空巢”現象逐漸顯現,“版本”升級迫在眉睫。
任瑞華是一家信息技術公司的合伙人,主要從事高壓警示球等產品的研發設計。2014年1月,任瑞華將公司搬到了濟南市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
山東晟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任瑞華:首先是第一年免房屋租金這一塊,其他好比說水電物業這一塊也是收取費用比較低的,再就是說這個中心各行各業都有,有的時候還能提供一些幫助,就是相互有一些幫忙。
和很多孵化器一樣,這家由濟南市政府創建的孵化中心為創業者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例如,進駐企業第一年享受100%的房租補貼,第二年享受70%的房租補貼,此外孵化器還提供了創業咨詢、專家指導等服務。但是,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任瑞華和他的創業團隊也遇到了瓶頸。例如在融資方面,由于企業實力有限,公司在融資過程中常常四處碰壁。
山東晟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任瑞華:因為現在小企業擔保也是個問題,本身成立年限就短,盈利也不夠,本身固定資產也少,銀行現在都不愿貸給我們。
記者調查發現,孵化器的日常運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以一個可容納100家企業的孵化器為例,每年在水電費、物業費、人工開支等方面的投入大概在100萬元。
近兩年,隨著國家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政策的出臺,創業孵化器也迎來了黃金發展期。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之前,全國孵化器數量總計還不到1600家。而到2015年年底,全國有各類企業孵化器近3000家,平均每天誕生一二十家孵化器。而另一方面,引不進好的創業項目成為很多孵化器的“通病”。
山東省創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陳宗曉:你看現在就按3000家(孵化器)算吧,咱們按照正常的話,一個孵化器一年能出20個項目,這3000家是6萬多個,很厲害了,但現在基本上孵化器別說20了,像樣的項目可能一兩個都出不來。那孵化器的主要作用是孵化企業,通過企業的寄生,股權的分配,能夠給孵化企業帶來作用,它現在沒有項目,孵化器自然就吃不飽,沒有項目,資本就不會追逐。
陳宗曉告訴記者,早期的“1.0版本”創業孵化器,僅僅為創業者提供場地和資金扶持。到了“2.0版本”時代,政府加大了創業培訓指導、創業補貼、小額貸款擔保等方面的投入。而要想改變目前的“吃不飽”現象,必須推進孵化器版本升級。
陳宗曉認為,3.0時代的孵化器,應當在運作模式上引入社會資本,推進政企合作,通過孵化占股等方式,提高孵化器的運行效率,同時也為孵化器的運營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