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收購波士頓動力 汽車公司更適合造機器人?
發表日期:2016.05.31 訪問人數:616
日前,外媒消息稱 Google 旗下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公司將被豐田收購,交易基本完成。豐田這家近百年的汽車公司為何要收購一家DARPA (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背景的機器人公司,外界紛紛進行解讀。機器人+汽車,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自動駕駛,但根據豐田此前的研究背景,它的計劃似乎不止于此。能夠造鋼琴的摩托車公司雅馬哈,技能花式多樣在日本并非特例。
谷歌為何要出售這個這么出色的機器人部門?波士頓動力的代表作之一Atlas是一個能自由行走的人形機器人,能夠在崎嶇的雪地行走,摔倒后自己站起來,還能推門走路等全身協同操作,谷歌方面表示,包括這家昂貴的機器人公司很難在近期帶來商業利益。那么,豐田為什么還要“友情接盤”?合適。在谷歌里面,無法短期內帶來商業回報的子公司不止波士頓動力一家,像DeepMind等也是同樣的。但DeepMind和波士頓動力不同的事,DeepMind深厚的圖像識別、深度學習技術與谷歌核心業務契合度更高。谷歌作為搜索巨頭,以及進軍智能家居智能駕駛,它希望得到的是方面已用的輪式機器人,這與追求雙足自由行走的波士頓動力產生矛盾。
某位專家曾表示,雙足機器人除了在醫療領域又明顯的商業用途,在其他領域幾乎沒有什么用處。
去年12月,豐田汽車公司(TOYOTA)宣布成立一家名為豐田研究院(TRI)的新公司,專注研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這兩個方面。2016年1月,豐田研究院正式在硅谷成立,其大部分研發的技術跟汽車有關,但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家用人工智能產品——這在未來可能跟日本助老助殘機器人業務發展有關。豐田公司機器人部門總經理Akifumi Tamaoki曾表示,我們正在為應對未來衰老做準備,屆時人們可能無法開車,或他們需要人工智能幫助他們開車。然而,一旦他們離開汽車,可能需要陪伴機器人的幫助,比如生活上的輔助。
說到底,除了無人車,就是希望打造出滿足助老助殘市場需求的醫療機器人。
如上圖所示,是豐田研究院三大硬性規定,除了前面兩條對輔助駕駛的描述,更重要的是第三條:將豐田室外交通的技術經驗轉化為室內產品的移動能力。日本老齡化嚴重,未來老人無法自由行動時,生活誰來照拂?豐田正是瞄準了這個需求,希望實現人們全方位自由行走的愿景。在收購波士頓動力之前,豐田就已作出相關的努。比如:豐田可穿戴設備Project BLAID。
Project BLAID是一款可穿戴設備,能夠幫助盲人安全行走。它像頸枕一樣立于用戶的肩膀之上,利用攝像頭幫助盲人識別衛生間、電梯、樓梯和房門。該設備是對導盲犬、手杖和其他盲人導航類輔助設備的補充。Project BLAID是豐田Partner Robot規劃的一部分。自2000年以來,豐田已利用Partner Robot研發了能夠撿起并攜帶物體,能夠交談并彈奏樂器的機器人。
此外,豐田還研發了生活輔助機器人(HSR)。HSR動作敏捷,其圓筒形小型輕量機身中裝有可收納的機械臂,因此可以完成“撿起地上的物品”或者“從架子上取東西”等工作。自2012年發布至今,豐田根據實際使用者及福祉機構相關人員的實際反饋對其進行了多次改良。
谷歌希望波士頓動力能夠早日商業化,而波士頓動力希望能做基礎的研究。相比較之下,豐田比谷歌有錢多了,也更有能力容忍其試驗。而另一方面,無論從人員、技術還是產品落地,收購波士頓動力似乎都能為豐田帶來可觀的回報,因為波士頓動力的技術和愿景與豐田的理想更加配。
汽車公司造機器人有何優勢
毫無疑問,機器人需要各種各樣的傳感器、肢體拼接等硬件技術,汽車公司剛好彌補了這一個需求,因為對于一家機器人公司來說,硬件研發都難以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就連谷歌也需要訴諸于傳統汽車廠商的合作。前DARPA機器人挑戰項目負責人、豐田的執行技術顧問兼豐田研究院CEO Gill Pratt博士Gill Pratt在2015年接受IEEE采訪時則表示,從機器人智能化的角度講,深度學習等軟件技術十分重要,但硬件技術也同樣重要。Pratt 認為,將來要降低成本并提升機器人的性能至關重要。
“我們還需要更好更便宜的傳感器和制動器,這也是為什么目前機器人沒有投入市場商用的部分原因,” Pratt 說:“但幸運的是:豐田制造硬件的能力讓我認為,豐田是同時實現性能提升和價格降低最好的公司。” Pratt認為,這也正是機器人領域的所需——豐田強大的硬件制造和設計能力能夠使其將機器人產品的性價比實現最優化。
除了豐田,不為自動駕駛,但也投入研發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汽車公司還有本田等。比如,日本汽車公司本田在2000年研發了仿人機器人ASIMO,如今最新版ASIMO能夠走路、跑步、爬樓梯、踢球和跳舞,還能自主完成一些簡單任務。與豐田殊途同歸的是,本田研究員表示,ASIMO的目標是在將能夠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一些幫助,例如送餐和開關燈等。
如豐田Partner Robotics經理道格·摩爾表示,“對每一個未來汽車公司而言,從智能化角度理解信息,處理信息并給與回應絕對至關重要。車企需要知道在不同領域該如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