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盒子(俗稱OTT盒子)的命運被徹底改寫。過去兩年,擁有強大視頻資源和較好用戶體驗的OTT盒子迅速擴張。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智能電視的銷量為2600萬臺左右,當年互聯網電視盒子的銷量在1000萬臺以上,而兩年前,中國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用戶僅為300萬,其發展速度可見一斑。
最近一段時間,OTT盒子用戶發現盒子的操作系統乃至產品內容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直播、回放等原有的功能在界面上已無跡可尋,視頻資源也悄然變少,甚至部分視頻APP也在應用商店里消失。
這一切源于一道封殺令。今年6月,廣電總局打出一系列“連環拳”,將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電視產業一步步逼進死胡同。
變局
這是電視盒子業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強的監管,互聯網電視損失慘重。
7月中旬開始,樂視盒子就已在樂視商城的預定頁面上顯示為“暫停預定”狀態。當時有人猜測,樂視主動停售盒子可能為向廣電示好。
不過,樂視盒子停售的真實原因則是其違反了廣電部門關于盒子不允許在三網融合試點地區以外地區銷售的政策限制。按照廣電的要求,所有的盒子均不允許突破地域限制。
事實上,相關的法規文件早在2011年10月就已經由廣電總局下發,當時發布的181號文規定,互聯網電視集成機構所選擇合作的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只能唯一連接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終端產品不得有其他訪問互聯網的通道,不得與網絡運營企業的相關管理系統、數據庫進行連接。
但在今年7月之前,大多數牌照方都未嚴格按規定執行。此輪整改實質上是對相關法規的進一步落實。
樂視的緊急公告顯示,廣電總局要求樂視盒子進行整改,在符合相關規范前,除央視以外的其他牌照方都暫停與樂視合作,待整改完成并驗收后,其他牌照方才能繼續與樂視網進行正常合作。
樂視董秘張特稱,目前樂視已根據要求提交了整改方案,但其并未透露樂視盒子重新開始銷售的時間。
而業內各種傳言也是甚囂塵上,樂視更是在7月18號和8月25號兩次發布澄清公告稱未曾收到監管部門認定公司的電視UI違規、違法的通知。但8月25日復牌的樂視網仍然受挫,當日收盤時,股價跌了4.94%。
8月上旬,被廣電總局點名批評過的“天貓魔盒”也在后臺刪除了迅雷看看、百度電視云、愛奇藝、搜狐視頻TV、優酷等第三方軟件。
最近一次傳出的消息是,8月20日,廣電總局再次約談七大牌照方,重申電視UI必須牌照方推出才合法,并點名批評了小米盒子、小米電視的MIUI和樂視UI。
一時間,各家視頻網站均如驚弓之鳥,騰訊視頻更緊急宣布于8月27日關閉TV應用服務。
博弈
盡管樂視被迫暫停盒子銷售,但樂視董秘張特表示,此番政策的接連變化對樂視盒子從商業模式上沒有影響,樂視會持續以前的付費模式、廣告模式。雖然從短期來講,在政策整改的期間,對銷售盒子有一定的影響。“其實短期影響的時間也并不長,最多兩三個月,因為馬上整改也要結束了,我們的整改報告已經報了。”
張特還表示,從長期來說,這輪的整改有利于行業的健康成長。“可以把沒有版權的或者是盜版,涉黃的內容都下架了,這些都是屬于在食物鏈中的流氓公司,他們本身不存在貢獻和價值,對于用戶而言,他們應該是享受安全正版的優秀內容。”
對樂視而言,其提供的內容應獲得相應的商業價值和回報。在整改結束后,這些原本被山寨廠商侵占的利益會被重新釋放出來,因此這長期來看還是有利的。
而在另一家被點名批評的小米看來,他們似乎有些無辜。小米的公關總監劉飛強調:“從開始到現在,無論是電視還是盒子的內容都是牌照方來做,公司只負責硬件、售后和客服,不做內容。公司所有的內容都符合規定,也是由牌照方提供的。”
劉飛還表示,目前小米還沒有收到牌照方發出的整改具體要求,一旦收到之后會立即按要求整改。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深行業分析師歐陽新周表示,因為牌照方歸屬于廣電總局的管轄范圍內,管控的難度較小,而互聯網企業及電視制造企業更多的是處于工信部的管轄范圍內,廣電總局的管控難度較大。電視UI必須由牌照方推出才合法的規定使得廣電總局在未來對智能電視播出內容的管控難度降低。
對于整個產業而言,智能電視終端或互聯網盒子終端都將緊密與牌照方合作,這樣加強了牌照方的話語權,廣電總局的監管權也得以加強。
目前國內互聯網電視一共有七大牌照方,分別是未來電視、央廣銀河、國廣東方、百視通、芒果TV、華數、南方傳媒。廣電總局也曾堅定表示,不會再增發牌照。
因此,本輪整改開始后,視頻網站們紛紛開始自救,尋求與牌照方的深度合作。其中,樂視在今年7月23日入股牌照方重慶有線;優酷土豆則在7月30日宣布入股牌照方國廣東方;而愛奇藝更是在前年就已經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旗下子公司、央廣新媒體公司以及江蘇電視臺共同成立了互聯網電視的運營合資公司—銀河互聯網電視有限公司,成為最早手握互聯網電視牌照的視頻網站。
盡管這次整改已經持續了兩個月,但市場認為并未促進產業的積極發展。中投顧問的行業研究員王寧遠表示,目前互聯網電視仍未能建立健康的商業模式。互聯網電視牌照方還需繼續加強在內容方面的建設,一方面通過獨播、版權采購等渠道豐富自有內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平臺運營商和優質的內容提供商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相反,最大的受影響者可能是用戶,因為對于用戶來說,互聯網電視原有的好處將消失。相關監管政策的出臺,山寨盒子可能會被完全取締,用戶將只能購買正規渠道的互聯網電視盒子。即使是獲得繼續銷售的許可,其產品的功能也會受到限制,且能觀看的內容也將受到國家廣電總局的嚴格管控。